收藏 分享(赏)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982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年全国名校高三模拟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一、选择题1.(2013徐州调研)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两项,由“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应该的民生问题,故B项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2.(2013广州海珠区检测)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

2、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方面的办法是平均地权。故选C。3(2013广东六校联考)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答案】D【解析】 题干第一种观点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孙中山则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

3、的民主革命思想,但也继承了部分传统文化;第二种人的特点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西文化的全盘否定与肯定的态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D项正确。魏源是翻译了西方大量著作,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洪仁玕地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资政新篇,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方案,但不符题干所述特征;康有为是维新变法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学思想相结合,排除A、B、C三项。4.(2013洛阳模拟)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可用排除法。A、C两项是新时期的主张;D项是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从题干看要求准确完整的理解毛泽东思想,说明的纠正和抵制左倾错误,故选B。5.(2013汕尾测试)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5、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D项。A项是1992年十四大的贡献,排除。6.(2013广州海珠区测试)下图中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 中国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

6、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故D项符合题意。7. (2013泰兴测试)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B. C. D.【答案】D【解析】理解题干可知是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故选D项。8(2013南京调研)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

7、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五号”【答案】B【解析】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B项正确是。A项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势力的体现;C项发生在2011年;D项发生在2003年,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二、非选择题13.(2013泰兴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材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

8、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9、。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

10、原因。【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认识变化;加上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14(2013广东六

11、校联考)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

12、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材料四: 下图分别为“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出

13、现全新的面貌作了哪些努力?【解析】第(1)问可从其思想和实践角度来概括孔子办私学的贡献;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可联系所学的知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第(2)问联系宋代的政治、经济和儒学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第(3)问据材料三的信息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思想根源可从材料中的要达到的“大同之世”、“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等,可知这是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第(4)问可从教育机会、人才、现代化建设等角度来归纳上山下乡的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的努力,可结合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战略等来归纳。

14、【答案】 (1)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原因:政治:北宋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4)不利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从长远来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 努力: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

15、行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 15(2013惠州调研)通过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跨越了海洋,跨越了天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 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

16、声不绝于耳。一一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一一百度百科航天飞机材料四: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

17、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1)材料一中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简要说明它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关联。 (2)材料二中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判断时期;理解从指南针对欧洲新航路开辟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据冯如发明制造飞机是历史阶段,从国内国际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

18、第(3)问从二战后国家格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分析背景;影响从对国际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影响角度分析。第(4)问据材料四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及外交等角度分析不可想象的原因;从新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局势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原因。【答案】(1)北宋。 说明:指南针发明后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有分散、隔绝、孤立日益走向为统一的政体。 (2)背景:内忧外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莱特兄弟的示范引领;冯如“航空救国”的意愿;内燃机的发明。 (3)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影响:一方面加剧了军北京死啊,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另一方面拖垮了苏联,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4)原因:新中国工业科技落后;中国“一边倒”遭到西方国家鼓励、封锁;中苏关系走向恶化:近海防御战略思想的局限。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计划实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国海军(国防)现代化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而需要;苏联解体,国际局势缓和。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