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968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1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1965年,在我国西南某省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经科学家测定是距今约170万年的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由此判断,生活在此地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

2、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B着眼于

3、政治上的统治C搜刮财富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6明朝崇祯皇帝曾向阁臣郑重而明确地强调这种分工:“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这表明明代内阁A对行政执行系统有领导权责B是行政执行权和决策权的间接结合C有效制约了君主的独断专行D有建议规诲之责和独立的决策权力7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8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

4、圣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而两广总督程矞采在回复顾圣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9五四运动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中国青年竭力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中的权利,一种以更大的社会的结合代替家庭和民族约束的倾向逐渐表现出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助推了家庭观念的变革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有利于社会各阶级联合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01948年

5、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该通知表明A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B党的干部是夺取政权的前提C经济工作是当时的工作中心D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11被誉为“企业大王”的刘洪生,1930年在上海创办彰化毛纺织厂。1954年该厂改名为中国毛纺织厂。在庆祝会上,有人高呼:“资产阶级20年来剥削工人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赢得人们的热烈掌声。这一史实反应的是新中国A合理调整工商业B打击不法资本家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1980年国家

6、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13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14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A西

7、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人们望到东方寻找黄金C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天主教D传统商路被人控制15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事结论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ABBCCDD1619世纪70年代,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之

8、后美日等国纷纷效仿。德国企业实验室制度的建立A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形成了知识经济增长模式D开启了经济持续繁荣的时代17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建设得很不好,很不熟练,但毕竟已在完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即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这表明,这一政策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是列宁基于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C消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D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1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下图中反法西斯联盟国家重大

9、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9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在两年内全部企业按新原则办事,向新体制过渡。当时苏联处于A斯大林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20近期,美国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相关数据,并表示如企业不愿交出,则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已完全融合B合作取代对抗C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D经济霸凌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

10、)二、材料分析题21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11、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摘自十九大报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5分)(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12、。(5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5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5分)2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

13、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

14、。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体系。(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走向冷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8分)(3)指出材料三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6分)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考古学者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炭屑和烧骨。经科学家测定,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

15、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地在北京周口,排除B、C项;半坡人发现地在陕西西安,排除D项。故选A项。2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的边疆地区进行铁犁牛耕生产,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生产方式受到中原影响,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画中人物的身份,排除A项;当时的耕作方式并不完善,排除C项;当时内蒙地区仍然是游牧经济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3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

16、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政治制度4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代路的设立,将地方权力分割为不同板块,各自负责,分别隶属中央,意在消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权力导致机构冗滥,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等信息可知,元朝在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C,A、B是从军事和政治考虑,与题意

17、无关,故排除;江浙、湖广、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6B【解析】【详解】由材料“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枢机构逐渐形成了皇帝决策、六部等行政机构执行和内阁阁臣票拟顾问的权力分工架构,表明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的中介和桥梁,即内阁的票拟顾问之权是六部等行政机构的行政执行权和皇帝决策权的间接结合,故选B;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具有对行政执行系统的领导权责,排除A;内阁是皇权的附属物,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体现,并不能有效制约君主的独断专行,故C错误;明代内阁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力,排除D。7C【解析

18、】【分析】【详解】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都属于边疆地区治理范畴,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选C项,排除A项;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B项错误;唐朝时文成公主就已入藏,D项错误。故选C项。8C【解析】【分析】【详解】两广总督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反映了清政府受到华夷之辨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非朝贡国家的使臣进京的话,跪拜礼仪之争会影响到天子与天朝的体面和尊严,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已经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在远东站稳脚跟,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美相互妥协”,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9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一种以更大的社

19、会的结合代替家庭和民族约束的倾向逐渐表现出来”等信息可以看出,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人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青年人家庭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各阶级的联合,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10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1948年年底,我党就在为接管城市做相关的准备,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在1949年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故选D项;1948年年底,三大战役尚在进行之中,不

20、能说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故排除A项;培养党的管理干部是为接管城市做准备,并不是夺取政权的前提,故排除B项;当时我党的工作中心依然是军事斗争,并非是经济工作,故排除C项。故选D项。1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该厂改名为中国毛纺织厂”“资产阶级20年来剥削工人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史实反应的是新中国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项正确;ABC项属于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措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2A

21、【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期,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农村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排除C项;人民公社制度取消是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13A【解析】【详解】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实行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

22、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14D【解析】【分析】【详解】据图片可知东西方传统商路被人控制,导致了从事东西方贸易的商人利益受损,这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社会需求和教会的影响力通过图片无法得出,排除B、C项。故选D项

23、。15D【解析】【详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美国确立的是联邦制,排除B项;民法典并不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16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企业内部设立研究开放实验室,这就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快速实现转化,从而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已经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知识经济的时代还没

24、有到来,排除C项;德国企业实验室主要是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并没有因此而开启经济的持续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7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时期将国家的经济建设(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基础上)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在当时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列宁基于对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B项正确;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排除A项;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并非“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排除C项;1917年的十月革命已经使俄国建立起了工农联

25、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岛登陆;1942年10月开始的阿拉曼战役;是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因此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9C【解析】【详解】据材料“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等信息判断,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故C正确;据材料“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

26、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信息与斯大林模式中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不符,故A错误;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与材料“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信息不符,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时期,制定了发展苏联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没有推进新体制,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故选C。【点睛】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

27、激。戈尔巴乔夫时期,制定了发展苏联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20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期美国要求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相关数据,如不交出则会援引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反映了美国在经济上的霸凌主义,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已完全融合,排除A项;美国强求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交出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这不属于经济合作,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1(1)特点:两大阵营的对峙。战略:“一边倒”。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原

28、因: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或多极化趋势加强)。战略:不结盟。(4)因素: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综合国力。【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是两大阵营对峙。战略:根据材料“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战略方面采取“一边倒”政策。原则:根据题干设问限定“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

29、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和新新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2)原因:据材料二“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可知,新中国为应对苏联威胁,中国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局面;根据材料“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可知,中国改变对美国的战略,原因在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特点:据材料三“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国际特点是一超多强,而且多极化趋势加强。战略:据材料三“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可知,当前我国的外交战略是不结盟。(4)因素:结合材料一可知,影响因素有国际形势、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影响因素是国家利益;结合材料三可

30、知,影响国际格局的因素是综合国力。22(1)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一战”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与美国严重冲突并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核心国家:美国,苏联。标志性事件: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联:

31、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3)背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使得美国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被削弱。【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根据材料“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

32、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与美国严重冲突并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评价: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33、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核心国家:根据材料“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可知,“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是美国和苏联。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走向冷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在政治方面,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美苏冷战号角全面响起;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苏联成立了华约(华沙条约组织)。(3)背景: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可知,“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使得美国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被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