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明园的毁灭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
2、、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
3、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
4、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5、新课 1、导入 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让学生书空跟写)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请同学们跟我读“圆明园”。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同学们,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一把火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同学们再读课题。再读课题。 2、质疑:这两个强盗是谁,你们知道吗?(英法联军)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两个强盗是怎么毁了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的?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要学会做批注,把你的感
6、受写在句旁。)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研读课文,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段 1、同学们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2、这里的“量”不读ling,而是读ling。再读。 3、请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4、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预设:很悲痛、可惜、伤心、痛恨。) 5、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预设不能。) 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
7、心可以估量吗? (预设: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6、除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预设: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是的,我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除了读懂印在纸面上的文字,还要读懂印在你心里的感受。 (二)针对第二、三、四段 1、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2、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3、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预设: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宏伟建筑) 4、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预设: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
8、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5、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6、课文里有几个“有”?(学生找文中的“有”) 大家好好地把文中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学生练习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7、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8、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
9、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9、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看到的景象) (大屏幕出示圆明园图片,学生看图片) 10、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所以,他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中“当时”一词去掉可以吗? (预设:不行。)为什么?是谁造成的?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提问题 (三)针对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段,看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
10、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2、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3、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大屏幕出示资料) 6、快速读短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这里面的哪个数据吸引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学生谈感受。) 7、是呀,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8、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
11、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9、 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感受谈理解 小结: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课堂小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情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又一次洗劫了圆明园,它们是英国,法国,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请同学们永远的记住这几个国家的名字。 今天又有强盗要来抢我们的东西了。(针对钓鱼岛事件)他再次无耻的来抢本该属于我们的钓鱼岛了。今天的我们还会像清政府那样的软弱无能吗?虽然现在的我们无法去前方与强盗抗衡,但是我们可以怎样? (大屏幕出示句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读)。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生读)。 少年雄于地球,则中国雄于地球。(生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生字词 2、背诵课文三、四段 七、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