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爱向我走来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标分析: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
2、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体现课标要求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
3、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4、”,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充分体现教材的范例性 新教材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不再是以“告诉”的方式,而是以范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情景,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 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情景去感悟。过去那种唯一、绝对的教材观念是不恰当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和对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
5、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2、以儿童成长的需要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本册教材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主线,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为线索,整体呈现儿童的生活,从而引发儿童综合的学习和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在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3、 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突出养成教育,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基础。 4、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学习特点。通过精心创设活动情境,
6、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现实状况,活动方法简便易行,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点可以用 8 个字来概括:即活动、感悟、实践、指导。 5、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6、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在生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高度综合。从内容看:将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手工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项教育内容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 从目标
7、看:关注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重目标。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并在注重理性生活、 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各项教育内容和多重目标的综合。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爱向我走来”。这一活动主题共设计了“浓浓的亲情”“校园友情”“谁还给我爱”。三个主题活动。“浓浓的亲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充分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疼爱。由于家人是学生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家人的疼爱也是学生最直接的爱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活动组织中应当更多的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琐事充分谈出家人疼爱自己的事例,以此发现自己的生活时刻沐浴着家人的关怀。“
8、校园友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在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帮助我们成长,同学与我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体会校园中时时处处充满爱。“谁还给我爱” 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自身所感受到的、来自更多方面、更多形式的爱。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悟得爱之所在。本课主要让儿童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从而养成乐于助人、珍爱他人、感恩的良好品德,形成爱亲敬长、团结友爱的良好态度,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学情分析:本学期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个班,共计98人,男女比例均衡。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
9、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
10、欲望。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以讲故事的方法加以想象,添加上简单的图案,使赋有内容。也可以根据上课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用感官来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品德与生活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大家养成了当场质疑的好习惯,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总之,二年级的学生在思想品德、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
11、依然是教育重点,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各方面都有稳步提高。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生活中别人给予自己的爱。2.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3.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重难点:1初步感受生活中别人给予自己的爱。2.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心形卡片(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着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在现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会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爱,从而激发对别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1、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结合学生的综合实际,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生活实际。 2、课堂组织采用有效的、符合儿童实际的活动形式。学生投入了,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3
12、、课堂上,我不再是说教者,而是孩子的引导者,孩子情感的倾听者和关注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被爱所包围。是爱给了我们力量,是爱伴随我们成长。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爱向我走来,感受一下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爱。PPT呈现: 爱向我走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模拟情境,亲身感受。(一)、教师PPT呈现一张全家福照片。1. 老师:这是我们的小伙伴涛涛,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他有一些心里话请贾晓然同学替他说一说,好吗?贾晓然同学替涛涛说话: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总是在生活上给我最大的关心。记得上次我发高烧,是妈妈一直忙里忙
13、外照顾着我;爸爸虽说严厉了点儿,可他也很爱我,他总是希望我能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爷爷、奶奶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最疼我了,爷爷总是夸我你真棒!奶奶总是爱唠叨衣服要多穿!早饭要吃饱!妹妹就是我们的开心果!老师:看,涛涛有这么多亲人的关爱,他多幸福呀!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涛涛的亲人爱他的特点吧!同学们自由发言,教师PPT呈现:妈妈:关心 爸爸:严厉 爷爷:夸我 奶奶 唠叨 妹妹:漂亮2.老师:那么,同学们,你的家人也疼爱你吗?有谁愿意说说你的家人是怎样疼爱你的?PPT呈现说说你 的家人是怎样疼爱自己的,回忆家人疼爱自己的一件事。让孩子们结合课本第五页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说出家人疼爱自己的具
14、体事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来切实感受父母家人的爱。3.PPT呈现一段抒情文字:爷爷的爱在鼓励中,奶奶的爱在叮嘱中,爸爸的爱在期望中,妈妈的爱在、1、朗读这段文字。2、老师:你知道妈妈的爱包含在什么中吗?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游子吟。PPT呈现朗读这首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的诗意,并PPT呈现: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的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制,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子女那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怎么也报答不了像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老师:因此,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妈妈的爱:PPT呈现:妈妈的爱在无微
15、不至的关怀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亲情。三、教师激情过渡:同学们,谈到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亲人之爱,可是,大家是否想过,自从踏进学校的大门,我们就生活在老师和同学的身边这些爱,同样也是我们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让孩子们结合课本第六、七页的内容相互交流,说出校园友情的具体事例。,老师:因此,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校园友情: 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帮助我们成长,同学与我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爱的事例,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同学真挚的爱。四、教师小结过渡:我们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那么谁还给我们爱呢?(
16、一)、请同学们听沈帅康同学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爱心故事恩情。1、沈帅康同学讲述故事。2、老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故事中的“我”感受到的爱都是哪些人给的吗?3、学生畅谈。(二)、那么在社会上,在我们的身边,你都感受到了哪些爱呢?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课本第八页的内容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还有多少爱存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具体事例,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爱。3、教师小结:大家都说的太好了!其实,只要我们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爱,无处不在,爱,无时不在。生活在这爱的包围中,你有什么感觉?那就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卡片,把你的感激
17、或祝福的话写在上面吧。4、孩子们写感受,老师巡视,并把写下的感人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会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爱、感受爱,促进学生内心的升华,从而激发对别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五、教师激情结束:爱,无处不在,爱,无时不在。生活在这爱的包围中,真幸福。课后把你的感激或祝福的话送给你最喜欢或平日里给你帮助最多的人吧!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六:课后延伸1、快快行动,把你亲自感受到的爱的故事写进日记吧!2、悄悄问自己:我该怎样回报家人和老师同学给我的爱呢?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着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恍如身在其境,在现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会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爱,从而激发对别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让他们从属于自己的世界去用眼睛观察,用心灵去感受,让学生知道爱的意义,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人的疼爱,体会到人间时时处处充满着爱,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都因以儿童生活的实际为出发点,最后又回归到儿童生活。从而激发和培养对别人的感激,以及培养孩子乐于奉献爱、珍惜幸福生活的品质。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