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说课稿模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
2、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归纳、证明,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3、教学重点、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二、学情及教法分析农村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我校课题“因材施教,当堂达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引导辅导指导讲评归纳”有目的的辅助学生学习。1、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模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力,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可能性。2、注重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三、学法指导1、观察猜想。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合作交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来组织教学
4、,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3、抽象概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4、总结归纳。通过例题探索、练习反馈、收获园地,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过程(一)温故思新,情境导入首先复习四边形的定义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然后课件显示章前图和一些图片。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出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吗?这个问题是以农田鸟瞰图作为本章的章前图,学生可以见识各种四边形的形状。通过查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起到复习的
5、作用,为进一步比较系统地学习这些图形做准备,并明确本章的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举出身边存在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通过举例,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然后自学课本83页84页例1上面的内容,教师出示问题:1、通过观察图片,找出图形的共同特征,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你会用符号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想一想用符号表示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略)3、通过观察测量自做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吗?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4、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此环节
6、的设计意图: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学加深理解,发现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动手测量,猜想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教师巡视引导,帮助学生自学。(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寻找证明的方法。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巡视辅导:我们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中没有三角形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学生完成证明,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并引导学生写出
7、性质的几何语言。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引导,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学生完成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四)小组展示,学以致用1、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通过实物投影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2、探究例1 :小明用一根36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米,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述。设计意
8、图: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3、跟踪反馈:(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长。(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外角是38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3)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随意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线段AB和DC有什么关系?练习(2)(3)需说出理由,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有条理的写出解题过程。(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2、还有什么困惑?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知
9、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的能力。(六)达标检测:1、选择题:(1)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角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为(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4cm,相邻两边的差为2cm,则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为( )A、4cm,4cm,8cm,8cm B、5cm,5cm ,7cm,7cm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3)下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对角互补 B、邻角互补 C、对角相等 D、对边相等2、填空题:(1)如图所示,DEAB, EFBC,DFAC
10、, 图中有_个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角度数之和为200,则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为_3、解答题:如图,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数。(七)板书设计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例1 :(略)记作:ABCD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11、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激发兴趣,积极投入,由易到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这一主体思路下设计的。“教书先生
12、”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