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46.27KB ,
资源ID:198613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861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含答案.docx

1、文学常识1. 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A. 苏拭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B. 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C. 信末的结尾祝福語,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D. 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答案】C【解析】C项,“斗山安仰”“福寿双全”是给长辈的祝福语,而这封书信是写给好友的;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能力斗山:1北斗和泰山比喻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2比喻人们对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者的敬仰2.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明节的习俗有

2、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 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D. 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答案】A【解析】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不是用来形容清明节的诗句。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

3、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考点有所变化,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时要多加积累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和榜眼B. 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C. 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19年

4、是农历丁酉年,2019年是农历戊戌年D. “丈人”在古代常常是对老年男人的尊称,“泰山”在古代可用来指称妻子的父亲【答案】A【解析】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和榜眼,错,应是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故选:A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武则天时期起创立的4. 下面的对联,

5、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答案】B【解析】A“花甲”指六十岁;B符合七十寿辰的要求;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是适用于吊唁恩师;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可以看出不止70岁;故选:B。本题考查识记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考点有所变化,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

6、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时要多加积累5.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年是农历“丁酉”年,“丁酉”为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丁酉”年之后,2019年为“丁戌”年。B. “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分用义异:合用义同名字,但含有敬意。C.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D. 苏武“持节”赴匈奴,“节”是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

7、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答案】A【解析】A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故2019年应为为“戊戌”年。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本题考查实际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 1甲子 2

8、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6.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

9、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B. 中国古代“关内”、“关外”、“关东”、“关西”的说法,都是以山海关为界线确定的C. 中国“干支”中的“干”指十天干,“支”指十二地支,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子甲子D. 古代小孩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时取字,名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答案】B【解析】关内,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把山海关以东的地方所称辽东,即今辽宁省境,统称关外,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为“关西”;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

10、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考点有所变化,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时要多加积累7. 下列这首词的词牌名,正确的是()天髙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髙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A. 沁园春B. 卜算子C. 清平乐D. 蝶恋花【答案】C【解析】

11、解答本题,要根据所给词的形式以及对词牌名的积累进行思考;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牌名的熟悉和掌握能力。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8.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下面三副对联分别是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对联,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一)上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下联: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二)上联:

12、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下联: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更何人。 (三)上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下联: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B.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C.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D.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答案】B【解析】解析: 三楚:此指湘鄂一带;云鹤俱空:此指橘皮画鹤的神话;二水:长江和汉水;这幅对联是黄鹤楼的对联; “先忧后乐”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这幅对联是岳阳楼的对联; “奇文”指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水天一色”化用他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幅对联

13、是滕王阁的对联;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是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云南昆明大观楼、陕西西安钟鼓楼、山东烟台蓬莱阁、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浙江宁波天一阁2019年10月,这十大名楼计划联合申遗,但是2019年11月3日上午,在2019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市长论坛暨第九届名楼年会开幕式上,我国11城市共同签署历史文化名楼保护“长沙宣言“,宣言内容未包含10大名楼联合申遗,计划暂时搁浅。9.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

14、群季俊秀”和“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B. “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C. “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D.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答案】C【解析】“一铢约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错,“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

15、四分之一”;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10. 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

16、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1)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2)李清照的汴京情结(3)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4)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5)烟波浩渺岳阳楼(6)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7)锦官城外柏森森(8)遥梦敦煌A. 甲:(2)(5)(7)乙:(3)(4)(8)B. 甲:(1)(4)(7)乙:(3)(6)(8)C. 甲:(1)(5)(8)乙:(3)(6)(7)D. 甲:(1)(2)(5)乙:(4)(6)(8)【答案】B【解析】本题可根据排除法选出。(4)中的柳州在广西,与“塞上”相距甚远,故排除A、D两项,(7)中的“锦官城”指的是成都,也与“塞上”相

17、距甚远,故排除C项。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1. 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官)等。B. “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C. 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D.

18、四库全书是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如作家作品、文体、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本题中,A.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七言古诗;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故选C。12.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19、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答案】B【解析】B“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错误,应该是谢灵运。故选:B。此题考查了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谢灵运曾自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

20、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其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毛泽东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13. 下列诗句均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其中全部写中秋月的一组是()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雁月影疑流水,东风含夜梅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月色灯山满帝都

21、,香乍宝盖隘通衢A. B. C. D. 【答案】D【解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句的意思: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这描写的是中秋节;“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雁”诗句的意思:明月照着圆峤,人却相隔千里,风儿拂着轻帆,夜空中一行燕飞过。这描写的是中秋节;“月影疑流水,东风含夜梅”诗句的意思:月亮的倩影就像是流水一般,东风润泽大地,梅花含笑遮掩。这描写的是元宵节;“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诗句的意思: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这描写的是中秋节;“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通过“堂前”“

22、月色”几个字眼可以鲜明看出描绘的是中秋节;“月色灯山满帝都,香乍宝盖隘通衢”诗句的意思: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描写的是元宵节。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考点有所变化,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时要多加积累14

23、.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抒怀,后者托周瑜抒怀。B.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长篇小说围城是其代表作之一,并著有谈艺录管锥篇等学术著作。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答案】D【解析】D项,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故选:D。本题考查识记辨析文

24、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1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B.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25、,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C.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D.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迁,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即“左迁”。【答案】B【解析】论语不是“六经”,“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故选:B。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6、。“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这六部古藉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藉: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1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中,“襁褓”指不满周岁,“弱冠”指男

27、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花甲”指六十岁。B. 文人为诗文集命名有多种方式,如稼轩长短句以号命名,杜工部集以官职命名,饮冰室合集以书斋名命名。C. 生活中使用“敬语”能让谈吐文雅。如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勿送用“留步”。D. “谦词”是日常交际中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蓬荜生辉”“抛砖引玉”“鼎力相助”“洗耳恭听”都属于谦词。【答案】D【解析】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鼎力相助”是敬辞,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故选D。作答文学(文化)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

28、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了考查了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等几个方面。本题考点为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些识记技巧: 1系统归纳法。文学(文化)常识比较零散不便记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系起来。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限定词把它们串起来。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将各个时代的文学知识联系起来: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

29、、方苞、刘大櫆) 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者是相似联想,或是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司马迁:司马迁史记中国纪传体通史的源头班固、陈寿。这样举一反三,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3积累记忆法。文学(文化)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住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作家作品,要加强梳理记忆。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知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来记忆。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可以先回忆前一天的知识,再记忆新的内容。17.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

30、春不一定是同时的。B.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 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D.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答案】D【解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诗句不是写清明节;词人做此词时为秋季,“乍暖还寒时候”意为早晨,秋季,早晨相比夜晚,可谓暖,但秋风吹起,寒气袭人,故言寒。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

31、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

32、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 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 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3、【答案】C【解析】C“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错误,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不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 故选:C。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19.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A.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B.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C.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答案】A【解析】A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除夜,“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写的是一夜连双岁,写的是除夕;B项出自清代唐顺之的元夕影永冰灯;C项出自金末元

34、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D项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均写的是元宵节;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20.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离骚是楚

35、辞的代表作B. 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祝福是呐喊中的第一篇C. 巴金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散文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答案】B【解析】B、祝福是呐喊中的第一篇,表述错误,应该是彷徨中的第一篇。答案:B此题单独考查文学常识,主要是对中外历史名人及其作品的考查,需要同学们一定的记忆力,更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此题考查正确识记文学常识,考查面比较广,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也要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历史名著,我们不仅要读原著,也要多读一些赏析性的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

36、解。21. 下面是人们为我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文学家各题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与文学家对应恰当的一项是()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A. 李清照司马迁范仲淹白居易B. 范仲淹司马迁李清照白居易C. 范仲淹李清照白居易司马迁D. 白居易范仲淹李清照司马迁【答案】B【解析】解析: 从“宋室”和“忧乐天下”可知是范仲淹;重要提示“著成信史照尘寰”,可知是司马迁;从“漱玉集”“金石录

37、”可知是李清照;白居易倡导“新乐府”“堤建西湖”指的是“白堤”; 故选:B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白堤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

38、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春天是观赏白堤的最佳季节22.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往往有特殊称谓,如幼年称“垂髫”,五十岁称“知命”,百岁称“期颐”。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臣”“窃”“私”“鄙人”“在下”“竖子”等词语表示谦逊。C. 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称“乞身”,也可称“致仕”“乞骸骨”。D.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如“九州”“神州”“赤县”“华夏”等。【答案】B【解析】B“竖子”,古代的骂人话,不用于自谦。故选:B。考查文学常识,要广泛阅读积累

39、,加强记忆。对教材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要加强记忆,强化积累。2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B.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远处的建筑、河流全部隐没在月下白茫茫的雾气中,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C.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骀荡春风中携友人到郊外踏青,但见周遭十余里尽是如天堂地毯般铺向远方的绿油油荠麦,让人好不喜爱D.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招待来客时,因家境清贫、所居僻远,盘中食物味道单一,所饮也只是隔年酿造的陈酒,对此他

40、心中深感歉意【答案】D【解析】A“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出自唐代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所写时节是“早春”,与语境“初夏时节”不符。B“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秦观的踏莎行,是描写凄清迷茫之景,是作者秦观贬谪郴州后感伤低沉情绪的体现。与语境“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不符。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指经过扬州先前繁华的街道,“尽荠麦青青”写的是扬州遭受兵乱后荒凉感伤之景。与“让人好不喜爱”的语境不符。D“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诗意是: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从中可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

41、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符合语境。故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看诗句与语境是否相符“得体”是指能够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具体要求是:(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

42、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2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最早的成篇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先秦时期,哲学家用

43、散文说理,史学家用散文记事,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B.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笈礼取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或相同,如屈原字平;或相近,如毛泽东字润之;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或相顺(字为名的补充解释或修饰),如赵云字子龙;或相延(字为名的延伸义),如辛弃疾字幼安。C.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宾主的座次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朝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D. 科举考试按等级可以划分为院试(又叫童试)、乡试

44、(又叫秋闱)、会试(又叫春闱)、殿试。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进士分为三等,称三甲:一甲3人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称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会试和殿试通常由礼部负责,而以后则由吏部负责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答案】C【解析】宾主的座次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朝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错。因此室内宾主的座次最尊的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

45、,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大吼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

46、。随后,又砍断桥梁,曹军无法追击而被迫撤军。B. 茶馆中,秦仲义说:“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他想增加房租,甚至打算收回王利发的茶馆卖掉。C. 边城中,媒人误传口信说大佬选择了碾房,老人信以为真,差一点错过这段姻缘。爷爷遭遇的一系列误会加重了爱情的悲剧色彩。D. 鲁迅的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回忆北京“双十”节各家懒洋洋张挂五色旗的情形,充分表现人们纪念辛亥革命时的冷漠。E.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偶遇克劳狄斯为自己弑兄的罪行忏悔,却没有下手报仇,因为那样会送叔父升入天堂。【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要注意识记以下内容:作者名(字、号)、称谓、

47、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A项,张飞大吼吓退曹军后,砍断桥梁,因示怯曹军,使曹军再度追击;C项,应是误传口信说二佬选择了碾坊。故选AC。26. 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节选自钟嵘诗品古诗)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_、_。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答案】

48、【小题1】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小题2】曹植 王粲【小题3】起源、风格(语言)、情意(意境)、感染力(效果)。【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意思是:陆机所写的十二首诗歌,文笔温婉清丽,意境悲凉悠远,惊心动魄,可以说几乎一字值千金!据此断句。本题考查识记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此类题关键在平时积累,要注意识记以下内容: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

49、、作品主题、风格、流派及相关常识等。本文提到“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要熟悉建安年代的作家,包括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据此填空。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要熟读文本,把握大意,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内容要点。注意下列根据语句:“其体源出于国风”“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惊绝”,简要概括可知:钟嵘是从起源、语言、意境、感染力等方面来品评古诗的。27.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至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50、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_、_(姓名)。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答案】【小题1】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小题2】施耐庵(施彦端、施肇瑞、施子安)罗贯中(罗本)【小题3】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有忠义之心;啸聚水浒的强人破辽、灭方腊是忠义之举。【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

51、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翻译:渐使外族处于强势,中国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宰相却像堂上燕雀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根据句意断句。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

52、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

53、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提炼概括。28. 下列甲、乙、丙、丁、戊五副对联分别描述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请把对联对应的节日的正确序号填在横线上。甲: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乙: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丙: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丁: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戊:光转银绳垂玉露,泪垂彩锦掷金梭。元宵节七夕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甲_乙_丙_丁_戊_

54、。【答案】;【解析】甲:据“艾符”和“蒲酒”,便知是“端午节”;乙:据“柳絮”和“新火”便知是“清明节”;丙:据“元夕”和“宵月”,便知是“元宵节”;丁:据“人老”和“黄花”,便知是“重阳节”;戊:据“银绳垂玉露”和“彩锦掷金梭”,便知是“七夕节”; 故答案为: 本题识记辨析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9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第 7 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