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回顾坎坷一生诗人一生主要经历了两件事:进入仕途和_。而后一件事作者经历了_年,我们从“_”这句诗中可以知道。战斗生涯四干戈寥落四周星二、悲愤国破家亡1国家前途惨淡,危在旦夕,正如“_”;自己家破人亡,漂泊无根,好似“_”。2诗中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的心情的两句诗是()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诗人想起“_”和“_”这两个令人痛楚、伤心的地方,面对自己艰险的处境,百感交集。风飘絮雨打萍A惶恐滩零丁洋三、气节彪炳史册1生死关头,文天祥毅然做出抉择:“_。”2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含义。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
2、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3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文天祥用上面的两句诗表达了他_、_的崇高气节,为后人传颂。4从尾联这两句诗,我想到了两个成语:“视死()()”和“宁为(),不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如归玉碎瓦全一、主题积累补充下列诗句、名言,感受傲然气节。1生当作人杰,_。2天下兴亡,_。3_,家祭无忘告乃翁。死亦为鬼雄匹夫有责王师北定中原日二、延伸阅读采蒲台的苇(节选)孙犁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敌人要搜查。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
3、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没有!没有!”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1“苇”在这篇文
4、章中具有它特殊的象征意义。你认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象征采蒲台妇女的勤劳、智慧。B象征由采蒲台劳动妇女折射出来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C象征白洋淀人民乃至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C2“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是因为()A采蒲台的苇太美了,在其他地方是欣赏不到的。B这句话一语双关,既写出了采蒲台的苇美,更是对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C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景烘托,为文章提供一个好的写作背景。B3“血冻结了”是指(),“血是坚定的”是指()。A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B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C英雄的死震撼了每个人。AB三、百字练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为了信念,勇于牺牲,留下动人的故事。你能选取其中一位,简述出他的故事吗?_示例:明朝名臣于谦一生为官清廉,忠于祖国。1449年瓦剌攻打明朝首都北京,于谦临危受命,领导北京保卫战,多次击败瓦剌军队,使明王朝转危为安。他的著名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他光辉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