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怀钦慕意。1“_”这一称呼,表示诗人的尊仰之意。2诗的首句用一个“_”字,将开头两句巧妙地连接起来,表达了诗人急切地想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3“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指的是()A昆明 B济南 C成都丞相寻C4“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长,那高大茂密的_是武侯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也是历代人民_诸葛亮的见证。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景写情,春色虽好,武侯祠却寂寥冷清,表达了_。柏树爱戴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二、悟老臣心。1杜甫用“_,_”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2“三顾频烦天下计”中,讲述了_的典故。3“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为_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他开
2、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_继承大业的忠诚。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刘禅4回顾名著三国演义,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三件事。(1)_。(2)_。(3)_。5对“老臣心”正确的理解应该是_。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辅佐刘备父子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三、表诗人情。1蜀相一诗的点睛之笔在(),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A首联 B颈联C颔联 D尾联D2诸葛亮虽有雄才大略,最终却只能抱憾而终,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这正与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空有爱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境遇相似。因而杜甫长叹()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C一、主题积累后人在评价诸葛亮时,经常使用“鞠躬尽瘁”这个词语。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现诸葛亮的品质?_尽职尽责 任劳任怨 死而后已 不辞劳苦 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二、延伸阅读三顾茅庐(节选)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他如果不来,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
4、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就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进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著名
5、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拜访()斥责()吩咐()著名()2诸葛亮,字 _。3文中写的是刘备第()次请诸葛亮出山协助共创大业的情形。探访呵斥叮嘱有名孔明三4文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刘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个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人。三、百字练笔不只是诸葛亮的赤诚之心、雄才伟略感动着我们,诗人杜甫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人民深厚的情同样感动着我们。以“我所知道的杜甫”为话题,谈谈你心中的杜甫。_杜甫一生都很穷困潦倒,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但是他在我心中是善良的,是乐观的,他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建议结合自己所学或积累的杜甫的诗来谈,如“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