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边饺子说课稿一、说教材花边饺子是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文章以朴素的文笔,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难忘”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间亲情的美好,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和回报。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拮据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
2、,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2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
3、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2.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民俗风情的民族,有许多
4、传统的节日,并且每个节日都要吃一些具有代表节日气氛的食物。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节日和这天有什么代表性的食物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饺子”。 再次质疑:饺子本是平常物,但是文中的饺子加上了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了,这个花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赶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划分段落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结合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本课的词语,例如:拮据、破天荒、威风凛凛、雷打不动等词的意思。 再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一下,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师生交流、总结: 1、小时候,全家一起包饺子,妈妈把肉馅包进花边饺子里,让“我们”吃。
5、2、家境好转后,妈妈依然爱吃饺子,每当包饺子时,妈妈便很兴奋。 3、“我”为了讨老母亲的欢心,包花边饺子。 结合上面说的三件事,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着重强调第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再一遍深入地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思考四个问题: 1、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后来“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为了给妈妈送去祝福,表达母子之间那浓浓的爱。) 3、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 (本文以花边饺子为线索,写出了母子之间的浓浓的爱,母亲包花边饺子给儿子吃,体现了无私的母爱,儿子包花边饺子给母亲吃,包含了对
6、母亲的祝福和对母亲的爱,用它做题目非常贴切、形象。) 4、开放题,让学生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小事能体现父母对你的爱?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要有感情,教师可适当点拨并示范朗读,朗读基调应平和且充满温馨。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 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思考:妈妈教会的仅仅是包花边饺子吗?(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懂得关爱他人,教会“我”懂得感恩。我用相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也教会了我们:要感恩母亲。) 2、课堂小结: 小小花边饺子,浸满浓浓真情,它是爱的象征:艰苦岁月里的肉馅饺子,蕴涵着浓浓的母爱;幸福时光中的糖馅饺子,倾注着拳拳的孝心
7、。作者用“爱”的情感之线手法,将相隔数十年的两种花边饺子,编织在文中。没有精彩片段,没有华丽词语,但是作者通过最平凡的生活、最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
8、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六)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他们都是谁呢?是啊,有亲人、有朋友、有老师,你现在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下:2.花边饺子浓浓母爱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母 子 拳拳孝心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