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带答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5的倒数是- -( )A.5 B.-5 C.-15 D .152、函数y=x+1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3、下列各式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a+a=a2 B.(3a)2=6a2 C.(a+1)2=a2+1 D.a a=a24
2、、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5、一元二次方程x2-x=1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有 一个实数根为1 D.没有实数根.6、一次函数y=-3x+2的图像一定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7、要了解某初中全校学生的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调查全体女生 B.调查全体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8、在下列四边形内作圆,一定可以与四条边都相切是- -( )A.菱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 形 D.矩形9、如上图,将非等腰ABC的纸片沿D
3、E折叠后,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点D为AB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BDF是等腰三角形;DFE= E是AC边的中点,成立的有-( )A. B. C. D.10、定义新运算:ab = 则函数y=3x的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因式分解:a2-4b2= .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31的结果是 .13、写出 8 的一个同类二次根式 .14、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a/b,1=130,则2=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P、Q分别是AD、AC的中点,如果PQ=3cm,那么
4、菱形ABCD的周长是 cm.16、一个母线长为5 cm的圆锥,侧面积为15 cm2,则它的底面圆半径是 cm.17、小伟五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如下:91、89、88、90、92,则这五次成绩的方差是 .18、如图,在ABC中,ACB=90,AC=BC=10,在DCE中,DCE=90,DC=EC=6,点D在线段AC上,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将DCE绕点C旋转60得到D1CE1(点D的对应点为点D1,点E的对应点为点E1),连接AD1、BE1,过点C作CNBE1,垂足为N,直线CN交线段AD1于点M,则MN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计84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
5、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8分)计算:(1) ; (2) .20、(8分)(1) 解不等式: ; (2) 解方程: .21、(6分)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 观察图、中所画的L型图形,然后各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图中所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图中所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 补画后,图、中的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填是或不是)答:中的图形 ,中的图形 .22、(8分)将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四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1)随机抽取一张,求抽到偶数的概率;(2)随机抽取一张 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个位上的数字,
6、恰好这个两位数能被3整除的概率是多少?23、(8分)2019无锡五一车展期间,某公司对参观车展的且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调查问卷,并收回有效问卷750份.工作人员对有效调查问卷作了统计,其中,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年收入(万元) 4.8 6 7.2 9 10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人) 150 338160 60 42将消费者打算购买小车的情况整理后,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尚未绘完整).(注:每组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中信息可知,被调查消费者的年收入的中位数是 万元.(2)请在右图中补全这个频数分
7、布直方图.(3)打算购买价格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小车的消费者人数占被调查消费者人数的百分比是 .(4)本次调查的结果,是否能够代表全市所有居民的年收入情况和购车意向?为什么?24、(8分)已知,如图,一块梯形木料A BCD,ADBC,经测量知AD=40cm,BC=125cm,B=45,C=67.4,求梯形木料ABCD的高.(备用数据:sin67.4 = 1213 ,cos67.4 = 513 ,tan67.4 = 125 )25、(8分)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1) 求每支钢笔和每本
8、笔记本的价格;(2) 校运会后,班主任拿出200元学校奖励基金交给班长,购买上述价格的钢笔和笔记本共48件作为奖品,奖给校运会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求笔记本数不少于钢笔数,共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请你一一写出.26、(10分)如图1,在ACD中,AC=2DC,AD=5 DC .(1)求C的度数;(2)如图2,延长CA到E,使AE=CD,延长CD到B,使DB=CE,AB、ED交于点O.求证:BOD=45(3)如图3,点F、G分别是AC、BC上的动点,且SCFG=S四边形AFGB ,作FMBC,GNAC,分别交AB于点M、N,线段AM、MN、NB能否始终组成直角三角形?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7、(
9、10分)已知,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的两侧如图作正方形BEFG、正方形DMNK,恰好使得N、A、F三点在一直线上,连结MF交线段AD于点P,连结NP,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正方形DMNK的边长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FNP的面积为32时,求FNP的正切值;(3)以P为圆心、AP为半径的圆能否与以G为圆心、GF为半径的圆相切,若能请求出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8、(10分)如图所示,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中,ABOC,BCx轴于点C,A(1,1)、B(3,1).动点P从O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过P点作PQ垂直于直
10、线OA,垂足为Q.设P点移动的时间为t秒(0(1)求经过O、A、B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将OPQ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是否存在t,使得OPQ的顶点O或Q在抛物线上?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中学初三数学二模参考答案(用A4打印)一、选择题:(每题3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D A B C D A C B二、填空题:(每题2分)11.(a+2b)(a-2b) 12.3.110-5 13.2
11、等 14.5015.24 16.3 17.2 18.7157 3三、解答题:19.(共8分)(1)解:原式=12 +3-12+1 (3分) =4 (4分)(2)解:原式 (3分) =x+2 (4分)20.(共8分)(1)去分母,得:x-2-2x+22 (2分) ,解得:x-2 (4分)(2)去分母,得:3x-9=2-8x(2分),解得:x=1 (3分),检验. (4分)21.(共6分)(1)如图(每图2分)(2)图-1 不是 或图-2 是 ,图 是 (每空1分)22.(共8分)(1)P(抽一张是偶数)= 24 = 12 (2分)1 2 3 41 12 13 142 21 23 243 31 3
12、2 344 41 42 43(2)由题意可列表:(5分)由表格可知共有等可能的结果12种,其中组成的两位数能被3整除的结果有4种,(6分)P(两张卡片组成的两位数能被3整除)= 412 = 13 (8分)23.(共8分)(1)6;(2)补出180人(3)52% ;(4)不能. 因为被调查者是参观车展且有购车意向的部分消费者,不能代表全市所有居民. (每小题2分)24.(共8分)解:分别过点A、D作AEBC,DFBC,垂足为点E、F. (1分)AEDF,又ADBC,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2分)AE=DF,AD=40cm,EF=AD=40cm ,设AE=DF=x,AEB=90,B=45,B
13、E=x,(3分)DFC=90,C=67.4,CF=DFtanC =xtan67.4 ,(4分)BC=125cm,BC=BE+EF+FC=x+40+5x12 =125,(6分)解得x=60,AE=DF=60cm.(7分)所以梯形木料ABCD的高为60 cm. (8分)(说明:题中相应线段的表示还有其它方式,按同样原则给分)25.(共8分)(1) 设每支钢笔x元,每本笔记本y元 (1分)根据题意,得 ,解得 (3分)答:每支钢笔3元,每本笔记本5元. (4分)(2)设购买钢笔a支,则购买笔记本(48-a)本 (5分)根据题意,得 解得:2024 (7分)其中整数a=20、21、22、23、24,共
14、有五种购买方案,一一写出. (8分)26.(共10分)(1)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说明C=90. (2分)(2)作DPAB于P,EQAB与Q,则DPEQ,OPDOQE (3分)不妨设CD=x(x0),则AC=2x,BD=3x,BC=4x,DE=10 x且DP=35 5x,EQ=25 5x,ODOE =DPEQ =32OD=35 DE=310 5 (5分)在RtOPD中,sinBOD=DPOD =2 2BOD=45. (6分)(3)延长FM、GN,交于点H,可得矩形CFHG. (7分)则SHFG=SCFG=S四边形AFGB,于是SAFM+SBGN=SHMN (8分)而AFMNGBNHM,且SAFM:
15、SBGN:SHMN=AM2:BN2:MN2,设SAFM=kAM2,SBGN=kBN2,SHMN=kMN2,(k0)kAM2+kBN2=kMN2,即AM2+BN2=MN2 (9分)故线段AM、MN、NB能始终组成直角三角形. (10分)27.(共10分)(1)由AEFNKA,可得AEEF =NKKA x+6x =yy-6 (1分)经化简:y=x+6,其中0(2)由y=x+6可知:NK=AE,则AEFNKA FA=AN,于是FP=PM,AP=12 MN而SFNP=SPNM=12 S正方形DMNK,即12 y2=32,又y0,则y=8,此时x=2,(4分)作AHPN于H,在RtKPN中,KN=8,K
16、P=6,PN=10在RtAPH中,AP=4,AH=165 ,PH=125 , NH=10-125 =385在RtANH中,tanFNP=AHNH =819 (6分)(3)连结PG,延长FG交AD于Q点,则GQAD.且半径AP=12 y=12 x+3,半径GF=x,圆心距PG用勾股定理表示,可有PG2=(12 y-x)2+62=(3-12 x)2+36. (7分)若两圆相切,则有两种情况:当两圆外切时,(3-12 x)2+36=(12 x+3+x)2 解得:x=-333 (负值舍去)(8分)当两圆内切时,(3-12 x)2+36=(12 x+3-x)2 方程无解 (9分)所以,当x=33 -3时
17、,这两个圆相切. (10分)28.(共10分)(1)经过O、A、B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13 x 2+43 x.(2分,设解析式给1分)(2)当0在RtAOD中,AD=OD=1,AOD=45.在RtOPQ中,OP=t,OPQ=QOP=45.OQ=PQ=2 2t.S=SOPQ=12 OQPQ=12 2 2t2 2t=14 t 2(0当2作EFx轴于点F,如图2.OPQ=QOP=45四边形AOPE是等腰梯形 AE=DF=t-2.S=S梯形AOPE= 12 (AE+OP)AD= 12 (t-2+t)1=t-1(2当3重叠部分为五边形AOCFE,如图3.B(3,1),OP=t,PC=CF=t-3.
18、PFC和B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F=1-(t-3)=4-tS=S五边形AOCFE=S梯形OABC -SBEF= 12 (2+3)1-12 (4-t)2=-12 t 2+4t-112 (3(3)只要PCPQ =AOAB 或者PCPQ =ABAO 即可,3-t=2 22 2t 或3-t=2 2 2t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
19、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解得t=2或t=32 (8分,求出一解给2分,两解给3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
20、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4)存在. t1=1,t2 =2. (10分,每个值给1分)查字典数学网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