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新型玻璃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2、,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废水”、“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
3、,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4.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2继续引导学生
4、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来源:学|科|网Z|X|X|K第一课时:准备词典。 第二课时:每个小组准备白纸一张,用于完成课后思考题1。【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研制 报警 安然无恙 盗窃 窗帘 藕断丝连 即使 嫌疑 博物馆 金属 噪音 废水2媒体出示以上词语。3自己核对、批改。二、研读课文(一)重点讲读第1自然段1.老师边导语引入边出示图片: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
5、吗?请大家快速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中找答案。(报警的是被划破的玻璃。)2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媒体出示:默读第1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特点的语句,用曲线划出描写作用的语句。3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特点:自动报警 作用:防盗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填在表格里,看哪个小组表格设计得最合理,填写最清楚。例如:玻璃名称特点来源:学#科#网作用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5小组交流后评选最佳表格。6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在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时运用了什么说明
6、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举例子7总结:作者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开篇,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让“夹丝网防盗玻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8师生一起回忆第1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板书:学习方法一读课文,划划语句并填写表格 二读课文,说说运用的说明方法(二)学习第25自然段1过渡: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之后,课文还介绍了另外四种新型玻璃。媒体出示超连接图片。按照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分四人小组学习第25自然段段。每人先自学一种新型玻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前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学习时可以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后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而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第
7、25自然段,这是教给学生一种自学的方法。 2分组学习,教师巡视。3分节交流。媒体有超链接第25自然段的新型玻璃图片和课文内容。(1)第2自然段“夹丝玻璃”特点: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作用:安全可靠展示完成的表格。教师板书作者介绍“夹丝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 (2)第3自然段“变色玻璃”特点:反射阳光 作用:调节室内光线 师述:在生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之中加入一些光敏感物质,再经过高温处理,就制成了“变色玻璃”。由于加的那些光敏感物质微粒很小,又均匀地分布在玻璃中,因此不影响透明度;当遇到强光照射的时候,那些小微粒迅速分解成许多能阻挡光线的银离子,使玻璃由暗变黑,等外界的光线变弱了,那些银
8、离子又重新恢复成原来的小微粒,这时玻璃又由深变浅了。来源:ZXXK媒体出示:玻璃的颜色由浅变深。说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变色玻璃”的特色和作用,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有关变色玻璃的知识,通过媒体演示,加深感性认识。展示完成的表格。教师板书作者介绍“变色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3)第4自然段“吸热玻璃”特点:使房间冬暖夏凉 作用:阻挡强光和冷空气展示完成的表格。 教师板书作者介绍“吸热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4)第5自然段“吃音玻璃”特点:消除噪音 作用:使噪音强度减弱展示完成的表格。教师板书作者介绍“吃音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说明:为了更清楚了解作者介
9、绍的说明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读,还可以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5)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齐读第15自然段,想想作者在介绍每一种新型玻璃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先讲特点,再讲作用。)小结:通过第15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在介绍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作用。作者采用了比较、比喻的方法来说明,形象、生动,还采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使人读后清楚明白,印象深刻。(三)学习每一自然段的开头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前三句话讲了警察破获一起企图划破玻璃盗窃展品的案件,这样的开头与本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吗?(以故事开头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为后文写“夹丝网
10、防盗玻璃”的作用埋下了伏笔。)说明:引导学生看课文第1自然段开头,从体会这样开头的特点、作用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自由读第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体会它们有什么作用?(媒体出示)第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2、第3自然段用“另一种”和“还有一种”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令人感到亲切,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3教师小结:每一个自然段过渡后,接着介绍了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说明: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课文在结构上的这个明显特点。三、复习巩固媒体出示:用文中出现的的四字词语填空。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竟然( ),毫发无损,他可真
11、是命大福大。 他们俩表面上看是断交了,实际上私下里仍然是( )的。友谊是说断绝就能断绝得了的吗?这间屋子( ),住着挺舒服,哪里用得着安装什么空调?媒体依次在学生回答后出示:安然无恙、藕断丝连、冬暖夏凉四、作业(一)必做作业媒体出示: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打“”)(1)课文写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一个“新”字 。 ( )(2)“吸音玻璃”是最近才发明的。 ( )(3)“夹丝玻璃”是用来防盗的。 ( )(4)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夹丝网防盗玻璃”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 )(二)选做作业媒体出示: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说明:作为选做的课后作业,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做课前准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