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一个快乐的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是个快乐的人。 2 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这是一个快乐的人。 2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全方位了解这个人: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
2、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1 板书“一个快乐的人”2 同学们生活中你知道的一个快乐的人是谁呢?3 快乐的人包括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很多人都是的,并且还包括我们自己。二 知道具体描述1 这个快乐人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她很快乐,介绍一件最能表现出她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也一起快乐。2 指明学生讲一个快乐的人的一件事情。3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何感想?4 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人呢?5 小组交流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写出最能体现人物“快乐”的事例。 2、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3 学生独立作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
3、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2课时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
4、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
5、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