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心愿教学目标:1、学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指心里的愿望、想法)2、课文写谁的心愿?(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二、理解
2、课文内容。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第一部分:(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第二部分:(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第三部分:(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第四部分:(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3、哪些词语
3、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8、有感情朗读课文。六、课堂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抄写生字、新词。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
4、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三、讲读课文第三、四部分。1、“乞求”是什么意思?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3、
5、“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中心)四、总结全文。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2、有感情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23、心愿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
6、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父母中国迷学中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法友好架设友谊桥梁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后反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