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18KB ,
资源ID:19703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70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面对社会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因此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现实。如儒家的“仁”“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墨家的“非攻”“兼爱”等。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

2、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语句,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这与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相符合。3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

3、学生的分析能力。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解析:选A。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法家主张君主专制。5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解析:选C。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人性本恶”学说;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4、。6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天人感应”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C。A、B、D三项均属于儒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部分。C项对处理人际间、国际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故C为正确的选项。7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仁政”D“三纲五常”解析:选B。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

5、应”,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8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有益的思想是()A民本思想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天人感应”解析:选B。“以德治国”强调的是掌权者要实行德政,故符合要求的答案为B。9“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

6、内在的和谐统一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D(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和”,A、B、C三项从不同角度作了解释,D项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压抑人性不能体现“和”的思想。10.右图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乃儒圣孔子,右侧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A西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解析:选B。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反映三教合一的现

7、象,其溯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11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是简单地“恢复”过去的文化,更不可能是简单地“移植”外来的文化,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延续不断保持持续活力的历史成果。下列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是()”兼爱”“非攻”民贵君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贵贱有序A BC D解析:选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强调等级贵贱,与当今民主、平等理念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12.“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

8、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罗贯中是我国明代时期的小说家。当时理学是官方哲学,这一思想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质,强调重义轻利。他笔下的这种忠义思想来源于理学思想。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实质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对儒学的新发展。A、B、C三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与孟子的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1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9、:“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解析:选A。“虚静以统天下”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相矛盾,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15李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祸兮,福之

10、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A是个人修养方面的。选项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意不符。选项D是辩证法思想,不合题意。选项B表现了民族气节,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

11、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材料3: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2)材料2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8分)(3)材料3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4分)(4)材料1对材料2、3有何影响?(6分)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概括三教合一;第(2)问应紧扣朱熹“格物致

12、知”作答;第(3)问注意从材料3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王阳明“致良知”的观点;第(4)问应归纳“理学”的形成。答案:(1)三教合一。(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2:天理流行,触

13、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6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6分)(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宏观把握能力。考查的主题是儒学的发展演变,学生要紧扣材料总结各阶段的内容及时代背景。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

14、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材料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材料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材料4:“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请回答:(1)材料1、2、3、4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

15、人物分别是谁?(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3)道家思想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案例实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规范答案品悟借鉴收获无限(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2)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3)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名师点评粗读细读、理解透彻再答题优点:审题仔细、认真、答题语言规范,围绕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作答,第(2)问和第(3)问能紧扣法家

16、和道家回答出了基本史实。缺点:个别答案存在错误,没有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方法归纳抓住关键词找出得分点问答式材料题是材料题极其常见又不容易得分的一类问题。做好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紧扣问题不放手,审清设问,找出关键词,答出得分点。(2)注意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找准答题的切入点,答出要点再阐释。(3)按“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规范作答。(2012皖南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

17、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材料2: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材料3: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

18、法家的这些原则”?(2)依据材料2,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解析:第(1)问,前一问从材料1中的前半部分内容即可概括,后一问要从战国后期政治发展趋势来回答;第(2)问,由材料2所述西汉建立初期的形势看出,法家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取代它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这在材料3的第一句中已有说明;第(3)问,注意“如何”这一答题要求,主要包括建立方式、思想内容等,即要体现出“新”。答案:(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3)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