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试卷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试卷,祝大家阅读愉快。一、口算(另卷)(18分)52+48= 1000-700= 45-45=35+17= 240+30= 412+369=900-200= 427= 990-90=170-20= 55= 880+20=568= 63+37= 306=204= 90+70= 72=38= 910-600= 630+300=76= 120-80= 650-400=630-20= 287= 168=290+90= 49= 405=307+622= 88= 39
2、=440-40= 360-300= 47=819= 300+400= 900-800=107= 70+40= 450+30=546= 800-200= 120+800=740-200= 729= 800-200=480-400= 63-23= 720+80=560-50= 639= 810-100=130+245= 77= 620-80=815+194= 910+210= 460+54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试卷班别:姓名: 成绩:一、 口算(18分)(另卷)二、 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1)太阳从东边升起。 ( )(2)今
3、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 )(5)地球绕着月球转。 (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 )三、选一选(15分)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A、白球 B、蓝球 C、黄球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 )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A、红色 B、蓝色 C 黄色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
4、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A、白色 B、蓝色C、红色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A、可能 B、一定C、不可能四、按要求涂一涂。(你认为对的涂色)(12分)1、摸出的不可能是蓝色的。 (2分)摸出的一定是红色的。(2分)2、(1) (2)在圆盘上涂上蓝色和红色。(1) 图(1)指针要指在蓝色的可能性大。 (2分)(2) 图(2)指针要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 (2分)3、掷一掷,再记录。(4分)掷个1元硬币,记录它的哪面朝上,再放回去,重复10次。记录 次数正面反面五、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1)674-
5、253 (2)3028(3)26004 (4)907790(5)746+219 (6)200-183验算:验算:六、应用题(23分)1、 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2、 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3、 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
6、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 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
7、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 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
8、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