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机智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嫦 娥 奔 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 相传:长期以来互相传说。远古:遥远的古代。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句导读:这一句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和原因。 说明十个太阳给老百姓带来的祸害之深,为下文后羿射日埋下伏笔。“实在”“无法”说明什么?段导读
2、:写天上出现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交代了后羿射日的时间及背景。 昆仑山: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境内。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y),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不仅力大无比,而且有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气。 难句解析:“嗖嗖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后羿射下太阳的动态效果,“一口气”一方面说明后羿箭法高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后羿想为人民办好事的迫切心情,语句间充满了神奇色彩。“登上”“运足”“拉满”体现了后羿力大神勇。正是射日的壮举,让后羿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他对天上最
3、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句导读:这句话说明后羿射日的目的是为民造福。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pn)蒙 蒙,在这里读mn。济,在这里读j。她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的,为人奸诈贪婪(ln),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句导读:这句话简要交代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性格,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段导读:有个叫“逢蒙”的人是个“奸诈贪婪”的小人,他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是别有所图的。后羿的妻子嫦娥,
4、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乡亲们喜欢嫦娥的原因是什么?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 百宝匣:储藏各种珍贵物品的匣子。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后羿得仙药不吃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嫦娥,说明两人感情深厚。“假装”“迫不及待”“闯”“威逼”等词语描写出了逢蒙贪婪的丑恶嘴脸。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现了嫦娥的善良与正直。后羿明知道吃了仙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为什么偏不吃呢?段导读:后羿得仙药后因不愿离开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把仙药藏了起来。这件事不知怎么被
5、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疾步:快步。吞: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咽下去。哪些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逢蒙奸诈贪婪的样子?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这是什么句式?表现了嫦娥的什么品质?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充分表现了嫦娥的聪明、勇敢与机智。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机智
6、地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表现了嫦娥的什么?段导读:逢蒙抢夺仙药,危急之时,嫦娥吃了仙药。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段话表现了什么情景?段导读:嫦娥奔月的过程。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 重点句解析:仙药起了作用,嫦娥飞离了人间。“飘飘悠悠”说明她动作轻柔舒缓、美丽婀娜。“飞出了飞过”表明嫦娥对人间的无限留恋,为了不让坏人得逞,她牺牲了自己。“洒满银辉”“碧蓝碧蓝”“明月”这些都是嫦娥飞天的背景,整个画面优美至极、似真似幻,给人无
7、限遐想。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su),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写后羿和嫦娥的离别,表现了嫦娥怎样的精神品质? 后羿的“焦急”“不顾一切”,嫦娥的“深情”,更衬托出嫦娥宁愿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也不让坏人得逞的善良与正直的品质。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段导读:在月亮上,嫦娥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后羿。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嫦娥为了不让坏人
8、得逞,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句导读:“摆上”“祝福”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而乡亲们想念嫦娥则是因为她心地善良、正直、舍己为民。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八月十五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的由来。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中秋佳节”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嫦娥永远的思念。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多音字。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投影,生字、新词卡片。一谈话
9、导入,揭示题旨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板书课文题目)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读准“嫦娥”二字)3.你对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了解多少?(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老师投影自学提示。(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生
10、字、新词卡片) mng蒙jin奸诈tn贪玩wn药丸q企盼(2)认清、记忆字形。旧字去一部分,变成新字。濛蒙执丸旧字换一部分,变成新字。汗奸贫贪(3)指导书写。“蒙”中间的部分为两横,上面的短些,下面的长些。(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老师巡视。(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威逼:用强力威胁和逼迫。(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回旋;盘旋。
11、交际应酬;打交道。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三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稍作评价。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文中的相关词语)嫦娥为什么要奔月?为什么人们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2.初步交流,讨论上述问题。3.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4.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四朗读课文1.
1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读。2.老师指名朗读并评价,组织赛读。3.齐读课文。嫦 娥 奔 月(神话故事)提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1.教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发人深省的导入语启发学生投入到文中边读边思、边画边写,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2.教学中,教师可以主要抓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百姓纪念”三个情节,采用换位体会法,将学生置身于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设身处地地领悟作者意图,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3.师生交流对嫦娥的人物评价的时候,应更加深入地挖掘她的“美丽”与“善良”之间的内在关系。1.看拼音,写词语。jinzh奸诈tnwn贪玩qt企图qpin欺骗jngzhng敬重
13、nngwng凝望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相逢(fpng)接济(jj)躲藏(czng)苦难(nnn)奔月(bbn)皓月当空(kngk)3.比一比,再组词。4.放声朗读这段文字,模仿它对月夜进行一段描写。星星和月光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时,它随我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时,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候在树丛中间;当我走回家门时,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俄罗斯)邦达列夫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
14、娥机智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课文录音,音乐,投影。一诗词导入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配乐:幽怨婉转的古筝曲)2.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我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呢?恐什么?(月宫寒)3.嫦娥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冷清之地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后羿射日。(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1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
15、遭受的苦难。(3)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无比,读课文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4)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精读课文第二部分嫦娥奔月。(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3)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
16、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4)老师引读第5自然段。(5)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种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语写得很美。)(6)课文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想念嫦娥。(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学生圈画出后羿寻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等)这些词语表现了后羿对妻子的钟情。(2)读了这些词语后,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17、寻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寻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三指导复述课文1.老师提示按下面的段落提纲进行复述。第一部分: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部分: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部分: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18、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嫦娥就这样离开了爱她的丈夫后羿、喜欢她的乡亲们和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她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如果她要给后羿写一封信,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呢?“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
19、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对后羿的思念;对逢蒙的谴责;对乡亲们的关心;自己的近况;渴望相聚团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
20、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学生发挥想象,以嫦娥给后羿的信为题写封信。1.把握课文特点,直奔重点段教学,体会嫦
21、娥奔月图的美景,继而体会嫦娥内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2.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含意蕴的感悟能力不容小瞧。他们张扬的个性,尽现于他们出色的感受、发言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真正把感悟、言论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注重读和写的结合。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应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解除(排除)机智(机灵)敬重(尊敬)企盼(盼望)搜寻(搜索)奸诈(狡诈)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善良(凶残)贫苦(富裕)3.成语接龙。(1)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可歌可泣)(2)握手言欢(欢声笑语)(
22、语重心长)(长歌当哭)(3)水落石出(出奇制胜)(胜利在望)(望尘莫及)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课文中“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这些句子写出了嫦娥的善良。(2)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23、。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解释词语的意思。焦急:jio着急。婆娑:su形容枝叶疏密有致的样子。“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的原因是嫦娥美丽善良,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1.中秋史话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到了宋代始称为中秋节,以赏月宴饮为盛事。至今,中秋仍然是中国人的重大节日。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于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仲秋”。2.中秋传说吴刚伐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总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没有被砍倒。传说那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以示惩处。抬头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的传说中,这就是吴刚在伐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