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高考考点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5、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1(理解)实
2、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思考: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判断)。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
3、本含义和特点 2、基本形式(了解):(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变革社会的实践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实践=实践。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判断)。考点1(理
4、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坚持实践的主观能
5、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思考: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正确理解是: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6、,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阅读P44)。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考
7、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判断);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2)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
8、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
9、性的标准(判断)。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了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阅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错误)。(颠倒因果关系)总结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阻碍作用。注意
10、 实践决定作用和认识反作用(1)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2)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总结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3、方法论要求(1)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2)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关于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
11、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某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是实践。误区二: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而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把改造世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外延。因而,是不准确的。误区三: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12、界的一切活动,所以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只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实践活动还应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显然也是不准确的。误区四: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误区五: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13、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误区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
14、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点击误区(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就是指意识。2、真理的客观性: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的属性)(1)原因 2、真理的客观性:(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
15、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2)真理与缪误不能混淆(3)真理的客观性,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判断“有用的就是真理”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启示真理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因而真理是不变的。根据医学史料记载,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的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 世纪 80 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兴起输血医疗热,却又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们探索科学输血(真理)的过程:实践(输羊血)认识(羊血能救人)再实践(仿效)再认识(羊血有局限)再实践(输人血)再认
17、识(人血能救人)再实践(输血医疗热)再认识(人血有局限)再实践(莱因茨)再认识(血型系统)再实践(科学输血)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2、认识具有无限性 注意 认识的无限性,是就整个人类的认识而言的;作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
18、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识。(1)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的;(2)认识的主体:世代延续的;(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2、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点击误区(1)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无限中循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
19、。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哪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3、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存在终极真理)(1)追求发展真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2)追求发展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上升的过程。(3)追求发展真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检验发展真理。这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
20、义,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把握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第二,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三,明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点击误区(1)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无限中循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哪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综合探究:求真
21、务实 与时俱进】1、党的思想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理论基础(3)重要地位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求真务实 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本观点
22、,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3、求真务实(理解)(1)含义“求真”:侧重于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着力于揭示世界本质和规律。“务实”:侧重于改造世界,体现的是实践
23、性的品格,通过认识指导实践,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2)地位: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不但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而且发展了其“实践”精神。【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唯物论部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论部分【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实践是认识
24、的基础(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3、“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a.认识来源于实践;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
25、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本课小结(二、二、二、三、四)两个概念(实践、真理);真理的两个特性(具体性、有条件性);认识的两个特性(反复性、无限性)实践的三个特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个)误区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简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不同,每个人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
26、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和主体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误区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简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
27、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误区10: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简析】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但并不是说人们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我们绝不能以真理的无限发展性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