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 ()A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因此“站起来”在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自主”。答案:B2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故新中国成立初
2、期 ()A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C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方针D通过与美国接触来抵御苏联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美国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此中国实行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方针,A项正确。答案:A3“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包含两层含义:对外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内建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该政策的意义主要是 ()A为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B迎来了新中国初期对外交往的高潮C有利于与苏联等民主国家的友好交往D有利于提高外交官员的整体素质解析: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因此“另起炉灶”方针
3、的确定有利于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答案为A项。答案:A4(2016江西临川一中高一月考)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
4、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答案:C5(2016黄冈中学高一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和主权C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解析:A项体现的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错误。B项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错误。C项为外部因素,与
5、设问不符。“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仅表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6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过时B中国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原则C中国外交即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已经产生重要影响解析:依据材料中“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可知,中国认为“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的国
6、家间的交往,这是一种务实外交原则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A、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7(2016日照高一期末)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解析:本题考查外交政策而不是方针,首先排除C、D两项;结合“和平”“周边”两个关键信息可知,此时中国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开展和平外交关系,没有涉及结盟问题,排除B项,答案为A项。答案:A8(2016豫南九校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后
7、,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相应价值取向和标尺。下面不属于这些“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平、平等、互利都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建国初期,中国虽与苏联结盟,但那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故选D项。答案:D9为了将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美国作出了从朝鲜、中国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威胁新中国南北方边陲的安全。为打破美国这一战略部署,我国政府作出的努力主
8、要有 ()A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B加紧进攻台湾参加万隆会议C中苏建交缓和两岸关系D抗美援朝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中国打破美国在朝鲜的战略部署是通过抗美援朝实现的,打破在印度支那方面的战略部署是通过参加日内瓦会议实现的;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故答案为A项。答案:A10(2016吉林高一检测)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
9、文明的多样性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的支持,极大推动了会议的进程和成功,而“求同存异”方针的精神实质,就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1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这一决定得到根本改观的标志性事件为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状
10、况得到根本改变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答案为D项。答案:D12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话说明美国 ()A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B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C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D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反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并认为中国谋求亚洲霸权,同时准备放弃对华高压政策,承认中国合法国家利益,这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A项观点片面。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答案:D13(2016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有评论说,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局面,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中国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解析:本题的限定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A、D两项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C项没有体现“打赢”的特点。答案选B项。答案:B14(2016南昌二中高一月考)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
12、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解析: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西方国家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些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答案为A项。答案:A15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中美关系的缓和
13、,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以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A、B、C三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答案为D项。答案:D16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1971年基辛格访华的公告B1971年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D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尼克松”“最出人意料”。1971年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故答案为B项。答案:B17(20
14、16深圳中学高一检测)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解析: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反映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答案:C18(2016山西大学附中高一月考)1978年12月15日下午,距离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只有18个小时
15、了,美国使节伍德科克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这位美国使节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解析:由材料信息“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可以得出答案为C项。答案:C19(2016枣庄一中高一月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分别收集了相关材料。
16、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的资料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的有关材料解析: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项错误;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中美建交于1979年,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故答案为D项。答案:D20(2016辛集中学高一月考)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解析:世界多极化格局至
17、今尚未确立,A项错误;建交不等于结盟,C项错误;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不稳定,D项错误。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是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反映和产物。答案:B21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ABCD解析:本题应从新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内在一致性的表现。答案为A项。答案:A22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加强了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东北亚C新
18、加坡与东盟D印度与东南亚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及中亚四国,故选A项。答案:A23(2016浙江效实中学高一检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D执行共同外交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答案:C24(2016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期末)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
19、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以上二材料最能说明 ()A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D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及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答案:D25(2016南京高一期末)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度,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 ()A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B反映中国冲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C有助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D
20、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解析:东盟成员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多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故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这些外交行动属于睦邻友好活动,会使周边国家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故答案为C项。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9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14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举办的“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图片展”的第一部分的三幅图片及其解说词。图片解说词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度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
21、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材料二(1)如果材料一中的图片展推出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为核心的第二部分内容的话,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些图片?请仿照材料一中解说词的格式为你选择的图片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答出三幅图片的名称并做解说)。(9分)(2)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最高峰出现在哪个时期?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该时期出现高峰的主要事件。(5分)(3)新时期
22、我国在外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这些举措有何现实意义?(5分)解析:第(1)问,首先揣摩图片与解说词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两个限定信息为基点进行回答。解说词中一定要体现“第一个”首次”等关键词。第(2)问,首先观察曲线图的变化,找出最高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抓住“新”来思考和回答。要注意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因此不属于“新举措”;“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名称解说词1949年10月3日,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3分)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
23、领导人的首次出访。(3分)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3分)(2)20世纪70年代初。(1分)主要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世界众多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分)(3)新举措: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以联合国为平台开展多边外交等。(3分)现实意义: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世界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
24、的贡献。(言之成理即可)(2分)27(2015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
25、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
26、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
27、改变?(4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地位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第(2)问,第一
28、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
29、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第(4)问,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
30、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4分)(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4分)(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分)(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
31、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3分)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
32、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保岁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的原因。(6分
33、)(2)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二的观点(8分)解析:第(1)问,“原因”即主要从中国的角度分析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因素,根据材料一,迁移和调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信息“与邻国保持和平关系”“国际体系”“真正独立的角色”“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等,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国内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6分)(2)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