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定要仔细阅读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有下列命题: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2019江苏苏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B.45C.55D.603.如图,在ABC中,A
2、B=AC,A =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有下列结论:BD平分AD=BD=BC;BCD的周长等于AB+BC;D是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 cm和9 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17 cm B.22 cm C.17 cm或22 cm D.18 cm5.如图,在ABC中,C,点D在BC上,BAD=50,AD=AE,则EDC的度数 为( )A.15 B.25 C.30 D.506.(2019陕西中考) 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
3、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7.如图,在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A.45B.55 C.60D.7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 (a,b,c分别为A, B, C的对边)D.在RtABC中,B=90,所以 (a,b,c分别为A, B, C的对边)9.如图,在ABC中,ACB=90,AC=40,CB=9,点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A.6 B.7 C.8 D.910.已知一
4、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4+2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为( )A.5 B.2 C. D.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 在ABC中,AB=AC,B=115,则A= ,B= .12.若点D为ABC的边BC上一点,且AD=BD,AB=AC=CD,则BAC=_.13.已知在ABC中,DE垂直平分AC,与AC边交于点E,与BC边交于点D,C=15,BAD=60,则ABC是_三角形.14.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腰上的高是_.1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6.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 ,则它的边长为_.17.
5、如图,已知BAC=130,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则ADB=_.18.如图,ABBC,DCBC,E是BC上一点,BAE=DEC=60,AB=CE=3,则AD=_.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如图,请思考怎样把每个三角形纸片只剪一次,将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一试,在图中画出裁剪的痕迹.20.(6分)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21.(6分)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若CD=1 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22.(7分)(201
6、9浙江丽水中考)如图,已知ABC,C=90,AC(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D,若B=37,求CAD的度数.第22题图23.(7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B,P,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24.(7分)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作等边ABD,连接DC,以DC为边作等边DCE,点B,E在C,D的同侧,若AB= ,求BE的长.25.(7分)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
7、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果BAC=90,则BCE=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设BAC=,BCE=.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
8、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
9、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
10、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