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C)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项。2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A造
2、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梦溪笔谈中的描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活字印刷术效率高的特点,这与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关,C项符合题意。3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其中信息革命主要指的是(B)A纸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出现C宋词的繁荣 D珠算运算法的成熟解析:宋朝农业革命是指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信息革命是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金融革命是指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革命是指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所增强;能源
3、革命是指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A)A印刷术和造纸术B火药和指南针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解析: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普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故A项正确。5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C)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
4、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6中国数学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A)A注重实用性B涉及领域狭窄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服务于农业解析:材料“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表明我国古代数学重实用而轻理论,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
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B)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解析:据材料“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正确。古代中国医术以行医治病为主,不是以教化病人的心理为主,故A错误。古代中国医术的理论基础也不是儒家思想,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D错误。8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C)A明清医学理论取
6、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解析:根据材料文字“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清医学理论没有取得重大突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传染病流行”“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人口增长问题,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9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传承“中华文化”,展现了国人对祖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智慧。此纪录片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D)A经世致用和民本思想 B农耕情节和传承意识C道德修养和实践理性 D养生之道和
7、实践经验解析:本草中国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成就,经世致用和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A项错误;小农经济体现农耕情节和传承意识,B项错误;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现道德修养和实践理性,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中医药学体现了养生之道和实践经验,D项正确。10中国古代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解析: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系统的“君权神授”理论,他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
8、,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世的,人们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为此他又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样一来,天文学就和“君权神授”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题干主题无关,故B项错误;观测天象和打破君权迷信没有内在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的成就是领先的,故D项错误。11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
9、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12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A)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解析:据材料表格可以看出,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成果比例相对较高,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与农业相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直接信息,看不出重视经验,实用性强,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天文历法、地学能看出对自然的探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所以看不出长期领先世界,故D项错误。13以下图
10、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B)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解析:从图表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A项不适合二十四节气,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D项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局限性,故排除该三项。14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
11、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D)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8分,第16题26分,共44分)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 实验类121031 技术类848181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
12、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10分)答案:(1)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
13、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8分)(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4分)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表格中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和“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来找原因。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14、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对这一特征加以说明
15、。(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实)(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6分)(3)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10分)答案:(1)特征:双重性。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4分)原因: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2分)举例: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但也可以用来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但也往往被统治者改造成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4分,举出一例即可)(2)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顽固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等
16、。(6分)(3)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当近代世界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的传统文明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二均认为中华文明的特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代表着繁荣,另一方面阻碍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出现的原因”即阻碍中国文化进步的因素,究其本质,古代文化为小农经济服务,故难以突破;举例结合史实任举一例,符合题意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也是进取的阻力”“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等信息概括。第(3)问,结合材料三可知费正清认为中国先前的成就阻碍了近代中国的进步,结合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