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新津为为明学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理科)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NaClB.C.HCOONaD.2.下列属于碱,又是弱电解质的是( )A.纯碱B.一水合氨C.氯水D.火碱3.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w的值大于纯水中Kw的值B.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C.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D.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的溶解度4.在两份相同的Ba(OH)
2、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5.20 mL 0.100 0 molL-1氨水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中和滴定适宜用酚酞作指示剂B.两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7C.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中:D.当滴入盐酸达30 mL时,溶液中6.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
3、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B.NaOHC.D.7.常温下,在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为( )1.010-7 molL-1 1.010-6molL-1 1.010-3 molL-1 1.010-11molL-1A.B.C.D.8.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下列情况会使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B.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记录消耗的碱液,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凹液面D.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未知浓度的盐酸9.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H4+
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等粒子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是定值C.液氨中电离达到平衡时,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A.HClB.C.D.HClO11.常温下某一元碱BOH溶液与0.01mol/L的一元强酸H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反应前,0.01mol/L的一元强酸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2mol/L 反应前,一元碱BOH其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大于0.01mol/L 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一定是 反应后,混合溶液中HA与A的浓度
5、总和等于0.01mol/LA. B C D 12.为了配制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适量的HCl 适量的NaCl 适量的氨水 适量的NaOHABCD13.一定温度,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氧气可生成臭氧:3O22O3,该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3,同时消耗3mol O2B.O2的消耗速率0.3 molL-1s-1,O3的消耗速率0.2molL-1s-1C.容器内,2种气体O3、O2浓度相等D.气体密度不再改变14.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被氧化为,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B500 温度比室温更有利
6、于合成氨反应: 0C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 2HI(g)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15.为比较和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则一定说明比对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16.下列事实:溶液呈酸性;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性增强,发生板结;配制溶液时,用稀盐
7、酸溶解固体;NaHS溶液中;氯化铵溶液可去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蒸干溶液,往往得不到固体。其中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有( )A.仅B.仅C.仅D.仅17.根据如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微粒是( )化学式电离常数HCNA.B.C.D.18.把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并灼烧,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A.B.C.D.19.下图表示( )A.中和反应B.水解反应C.电离D.取代反应20.将H2和CO以2的方式充入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 CH3OCH3(g)H2O(g),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
8、B. 压强大小: C. 在316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D. 若在p3和316 时,起始3,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50%二、填空题(12分)21.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O2(g) + H2(g)CO(g) +H2O(g) CO(g) + 2H2(g)C H3O H (g) 写出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2)为提高的产率,理论上应采用的条件是_(填序号)。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3)250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催化氢化合成,如图为不同投料比时某反应物X的平衡转
9、化率的变化曲线。反应物X是_(填“”或“”)。(4)250 时,在体积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催化剂,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前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化学平衡常数_。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高度相关。控制相同投料比和相同反应时间,四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实验编号温度/K催化剂的转化率/%甲醇的选择性/%A543Cu/ZnO纳米棒12.342.3B543Cu/ZnO纳米片11.972.7C553Cu/ZnO纳米棒15.339.1D553Cu/ZnO纳米片12.070.6根据上表所给数据,用生产甲醇的最优条件为_(填实验编号)。三、推断题(26分)
10、22.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7009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填“”“”或“=”)0。(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则6s时c(A)=_,C的物质的量为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
11、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4.)12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23.(1)联氨()是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已知:),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2)0.20mol/L的小苏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3)如图所示为二元酸H2A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25C)。H2A的电离平衡常数 ,溶液pH7时, 。四、实验题(22分)24.某学生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盐酸。记录数据如下:实验编号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120.000.5031.50220.001.0032.04320.001.10
12、32.18(1)滴定时可用的指示剂是 。A.品红溶液B.酚酞试液C.石蕊试液 D.甲基橙试液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3)滴定操作时,左手 右手 眼睛应注视 。(4)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5)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6)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5.工业生产中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分别为1:1、2:1、4:1、6:
13、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1.曲线对应的投料比是_。2.当曲线、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3.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期中考试化学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5B B A C C 6-10 DDCCA 11-15 BBBDB 16-20 BDCBD21. 答案:(1)CO2(g) + 3H2(g)C H3O H (g) +H2O(g) (2)d(3)(4)0.225 B22.答案:1.; 2. 0.022; 0.09; 80%; 80% 3. C 4. 2.523.答案:(1)8.7107。N2H6(HSO4)2。(2)c(CO32-)c(H+)c(OH-)c(HCO3-)c(Na+)(3)1104.2,1100.8。24.答案:(1)BD (2)C (3)控制活塞;摇动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4)加人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5)偏高(6)0.3104mol/L25.答案:1.4:1; 2.投料比越高时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 3.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