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
2、势恢宏。【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
3、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学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动之中。【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
4、等诗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 聊长江,激发情趣初读课文检查交流带着问题学习探究练习朗读全诗总结背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聊长江,激发情趣(5分钟)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
5、这就是长江)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5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1.学生听取老师讲解长江,并结合自己预习以及搜集资料的情况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2.欣赏
6、歌曲长江之歌,谈谈感受以聊天的方式逐步引入课题,这样的方式亲切自然让学生欣赏歌曲等相关的艺术作品,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二、初读课文(8分钟)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赏读课文2.读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1.学生认真读课文,初读课文,形成整体印象2.读完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畅谈自己的感受: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3.学生在老
7、师的引导下,再次回归文本,细细品读课文,仔细思考和体会。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从宏观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三、检查交流(8分钟)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1.学生按照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的重点字词,一边大声地朗读一边做好笔记。2.畅谈自己的心得: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来赞美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因为原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学生思考课文的
8、结构。4.再一次朗读全诗,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一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边对诗歌进行交流。既可以督促学生做好自学的工作,又可以引导大家对诗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15分钟)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一) 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 指导朗读: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9、(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二) 精读第二节(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3)指导朗读(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来源:学+科+网(5)指导朗读第2节。(6)指导背诵第2节。1.学生高声朗诵: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2.(一)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3)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来源:(二) 精读第二节(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
10、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我们赞美长江分两个小节来分别探讨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思路清晰地学习课文,深入文本,进行文本细读。微课设计:男女生交叉朗诵。男生朗诵第一小节,女生朗诵第二小节,之后再对调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朗诵的好。五、练习朗读全诗(4分钟)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引读:你从你向你用你用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1.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
11、思想与看法2. .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这一个环节实质上是总结与升华,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对朗诵做一个更好的提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六、布置作业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12、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练习写诗句: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
13、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你从你向你用你用背诵长江之歌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板书设计长江之歌你从 () 来源:ZXXK 你向() 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你用() 你用()来源:学_科_网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读得比较充分,不足是赏析的深度不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层。这跟我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我也只是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没有深入地去钻研这首诗的内涵。所以只能从字面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的赏析当然也只能达到表层的程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每一节课前的充分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来不得半点懒惰。尤其是要在平时有丰富而深厚的本体知识的积累,这样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把学生引向深处。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