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
2、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沪教版二上:野兔教学反思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
3、(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二年级的课文都以童话故事为主,非常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野兔这一文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个奇异景象:在野地里,一只弱小的野兔踢死了凶猛的老鹰。首先能目睹野兔和老鹰搏斗已属幸运,更稀罕的是,弱小的野兔居然能战胜凶猛的老鹰,真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更何况那是一直那样聪明、伶俐的野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解决的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理解“巧计”到底“巧”在哪儿第一次试教完之后,情况非常糟糕,其一,时间不够,在其他老师的建议下,我舍
4、弃了第1、2小节的讲解。因为前两段主要是引出3、4小节野兔战胜老鹰的过程,况且这两节也没有什么重难点,35分钟的课堂上必须有所舍弃。其二,在学生试着说说野兔战胜老鹰这一环节时,学生根据板书和图片完全说不清楚,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直接把3、4两小节背诵了一边,完全没有达到我所要求的。在师傅和几位办公室老师的帮助指点之下,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虽然二年级是注重朗读,但是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进行朗读,而我的设计中只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而忽视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块。因此,在复述的环节学生很难说完整。于是再次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讲解重点段落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朗读要求下,圈划重
5、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野兔的巧计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替换词语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野兔的巧计的“巧妙之处”。如:师采访:小野兔,你为什么不逃走,反而跳得比老鹰还高?但老鹰也不示弱,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打去,忽然,野兔师采访:小野兔,这次你为什么要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呢?原来野兔知道如果和老鹰硬碰硬,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假装被老鹰的翅膀扇到了,它。果然,老鹰上当了,以为有机可趁,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时,突然,野兔。这儿老师将“一连几下”换成“踢了两下”行不行?为什么?是啊,野兔是一连几下,而且是重重地一连几下,要知道野兔那强壮的后腿可是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呀!就这样,野兔
6、用巧计踢死了老鹰。再利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进一步体会野兔办法之“巧”。再让学生根据板书和图片进行说话练习,讲讲野兔用巧计战胜老鹰的过程。通过修改后,第二次试教就比较顺利了,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进行复述。而在真正上课时,因为班级的小朋友预习的非常充分,能够完整、流利地说清楚整个过程。通过这次的课堂,我收获颇多,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该舍弃的就得舍弃,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然芝麻绿豆你都要,那么最后将会一无所获,不仅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而且学生也无法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其次,我再次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进一步深入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意,这堂课经过前辈而们的指
7、导是深入了,但这更应带进平时的课堂,注重孩子们对文意的理解。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
8、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学反思:表演是深受低年级小朋友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来展示课文语言的内涵,或者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凭借角色效应,促
9、进感悟。如野兔一文中,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第三、第四小节中的内容,才能体会到野兔的机敏、老鹰的凶猛。这两节中有不少精彩的词语,有的是学生已知的知识,有的是他们一知半解的,有的则完全不能被他们所理解。如将这些词语一一作解释,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因教学方式的乏味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时表演就成了最佳的教学方法,请看教学实录:师:小朋友读得真棒,你们愿意把自己当成文中的野兔和老鹰,把这段精彩的故事来演一演吗?在小组中准备一下。(老师喊来两位同学表演,学生表演完后老师发现学生们能准确地掌握“猛扑、盘旋、敏捷、扇动、扑棱、四脚朝天”等词语,但不能准确理解“俯冲”这个词语。)师:老鹰啊,你盘旋
10、时姿势真美,但向下飞行时速度却不够快,小朋友你们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老鹰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生回答“俯冲”)是啊,俯冲就是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你刚才只是向下飞,却没有做到高速度和大角度,你还能来飞一飞吗?(这次学生理解了俯冲的意思,表演得很正确。)(全班同学拍手叫好。)没有照搬词典理性的诠释,没有进行抽象晦涩的说解,一段妙趣横生的表演,就把理性、抽象的含义转换成了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触手可及,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野兔教学反思野兔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个奇异景象:在野地里,一只弱小的野兔踢死了凶猛的老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老教材上出新意,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得扎实?这是我在本课备课
11、之初就想有所突破的问题。弱小的野兔能战胜凶悍的老鹰,不可思议的故事本身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第3、4小节的学习上,以读代讲、少讲多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材料。1以读代讲。本堂课,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读课文的机会,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互助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基本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2少讲多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
12、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练习:( )的野兔用( )战胜了( )的老鹰。理解课文时,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找句子:课文中哪些是描写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哪些是描写野兔对付老鹰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使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了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任何一堂课,有其成功之处,必然也有其不足之处。本堂课,我就觉得自己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的识字教学落实还不够。我将在不断的反思中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