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611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策赵策中载“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B)A山东省 B函谷关以东C太行山以东 D中原地区解析:注意材料中的“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由此可知“山东”是指今天的函谷关以东地区。2“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这是对福建广东江西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A)A

2、魏晋南北朝时期 B两宋时期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解析:注意题干设问角度“奠定时期”。“北来在此安家”指的是人口流动;“立业以斯为始”是指从此安家立业。综合判断,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奠定了客家文化的基础。3三代时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解析:我国最先开发的是中原地区,后来逐渐向南方推进,随着南方的开发,对于霸权的争夺也成为南北双方经济

3、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开始是在两晋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并不意味着黄河流域经济衰退,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尚未瓦解,且不能体现该变化,故D项错误。4根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

4、宋代则相反。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时有战乱发生,南方则相对稳定。5唐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B)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 BC D解析:材料中体现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受北方战乱影响,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文化风俗也随之向南方传播,正确。材料中不涉及“天灾”“先进技术”,错误。故选B。6下图为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A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处在封建王朝的持续

5、统一时期B第一次人口下降与战乱有关C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与政治中心所在地有关D第二次人口下降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解析:从图示看出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在西晋,但西晋只是短期统一,与A项“持续统一”不符。第一次人口下降时期始于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图中两次人口增长高峰时期其都城分别为洛阳和长安;第二次人口下降始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民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7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D)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

6、、帛作为货币,这说明南北朝时期该地区战争频繁,人们由于对国家的货币不信任而使用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币即国家发行的货币,这说明人们对国家比较信任,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社会稳定。隋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还没有完成向南方的转移,故A项不正确;B项与地图中信息无关;C项在地图中没有体现。8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西汉、西晋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可知,由西汉时期的7

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9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江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C)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水利大量兴修,昔日江、湖之地,都变成了水田,得到了开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

8、0下面是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时期地区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53.2江淮地区15.223.445.6西南地区3.97.19.2通过对该表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D)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A BC D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西汉至南宋时期,我国人口密度呈增大趋势,这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故正确。西汉至唐朝时期,唐朝至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变化较大,故不正确。与图表信息不符,“始终”说法错误。江淮地

9、区的人口密度增长迅速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故正确。故选D。1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D)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A、B、C三项都是推动江南经济开发的因素,而D项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12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A)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解

10、析:根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安史之乱”后已经有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故D项不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西汉38 2567 8714 364698唐朝28 89812 1378 0812 484(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6分)(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

11、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4分)(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8分)答案:(1)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原因: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2)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3)战乱频繁,政局动荡。(4)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本题为数据统计图表题。第(1)问,第一小问,由表格数字对比可明确得

12、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两个时期的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是黄河流域人口减少,其他一些地区人口增长加快。第(3)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这两个时间背景,很明显是指两个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战乱的局面和安史之乱。第(4)问,“经济格局”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经济重心的变化,由此分析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材料二:1127年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又一次人口南迁高潮。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

13、,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归于南宋。据记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以至于“建炎(11271130年)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1)概述材料一中表格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9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1分)答案:(1)

14、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有大量可耕地。特点:迁移的人数多;阶层广;分布在南方各地。影响: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 解析:第(1)问,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概括时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总结归纳;第二小问,从人口南迁的阶层、规模等方面分析;第三小问,从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中分析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