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2022年高中历史7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02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2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
2、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D社会变动剧烈3西汉“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在此种种不安定不合理之状态下,中央政府觉悟到必须改变其态度,而要积极勇敢的革新。于是遂有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为西汉文治政府立下一规模。”这反映了A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策B西汉政府意图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黄老思想促进了社会发展4“佞幸传”是纪传体史书的一种类传。南朝正史中的宋书南齐
3、书所收录“佞幸传”的人物均为由寒人担任的中书机构官员中书舍人,而唐初官修梁书陈书却不立“佞幸传”。这种变化反映了A唐代吏治清明官员素质较高B门阀政治在唐朝已经消失C中央官制变革影响修史风格D唐代史书编撰缺乏真实性5北宋熙宁年间,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制定了吕氏乡约,其“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目,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A传统宗法制度的传承和发展B儒学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D中央对地方控制管理的放松6抓住时代重大主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的主题词,
4、其中18941912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19211935:开天辟地,不断成熟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现在: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7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8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在延安的采访:“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
5、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斯诺的采访报道A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B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矛盾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淮海战役期间,有543万的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开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10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
6、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A体现了人民公社运动的成果B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1截至1981年年底,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实现了农村居民的自治12“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
7、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13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14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
8、贸易路线。据此判断A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锥形的出现B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从而迫使工人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家强加于他们的法律。这样,机器就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机器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时间B资本家以法律强制工人从事机器劳动C机器生产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D工业革命更多地改变了工人们的境遇161942年初,美国便考虑开辟第二战场,但直到1944年苏联在东线
9、连连大捷,已经逼近中欧,这时美国才说服英国一起开辟第二战场,这说明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是A担心德国单独和苏联讲和B东西夹击加快德国投降C加快与苏联争夺欧洲的步伐D执行德黑兰会议的决定17柏林墙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将整个西柏林围起来。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A是美苏争霸的产物B因冷战结束而告终C是德国分裂的根源D见证了二战的残酷18从关贸总协定的内部联系看,由于GATT条约中含有较多的“例外条款”,往往使得“贸易规则已不再被看作是充分有效,也得不到普遍遵守”。这说明关贸总协定A解决争端取消了强制性B组织原则具有松散性C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D体现了自
10、由贸易精神19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20大卫德布莱认为:“国际化就像造一双适合各类人群的圆头鞋。它不会像量身定做的鞋那样舒适合脚,但能让更多人有鞋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际化可以解决贫困问题B世界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C国际化会抹杀各民族个性D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
11、题21(20分)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 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 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
12、大多从事纺织业。工 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6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22(20分)世界联系不断加强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
13、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1)依据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结合材料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6分)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
14、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2)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4分)1819年,美国蒸汽船横渡大西洋 1825年,英国试验蒸汽机车(3)简述以上两图所示交通工具出现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
15、趋势,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潮流。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各国人民从中受益,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经济全球化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不能因噎废食,动辄“退群”“脱钩”“筑墙”,改革完善才有出路,必须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各国应携起手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4)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说明。(6分)12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
16、不同记载,有的认为是益禅让,有的认为是启夺取。这说明王位世袭制的取代禅让制是曲折的,即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确;久远的历史未必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排除B项;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但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D【解析】从墓的规格来看,诸侯的规格有些已经超过了周天子,反映出分封制的逐渐瓦解,社会变动剧烈,D项正确;墓葬规格都不太一样,不能说明严整,排除A项;当时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没落的信息,排除C项;3B【解析】根据“中央政府觉悟到必须改变其态度,而要积极勇敢的革新”,结合所学可知
17、,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王国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汉武帝决定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汉武帝决定改革,加强中央权力,没有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信息,排除C;材料强调汉初实行的黄老思想不适用于汉武帝时期,需要改变治国策略,排除D。4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皇帝出于集权需要以寒人任中书舍人典掌机要,让作为官僚集团主体的士人阶层感到不可接受,因此宋书南齐书所收录“佞幸传”的人物均为由寒人担任的中书机构官员中书舍人;而隋唐中枢机构是以中书舍人为代表的三省六部,因此唐初官修梁书陈书却不立“佞幸传”。由此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央官制变革
18、影响修史风格,故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代吏治如何,故A错误;门阀政治在唐朝依然有影响,故B错误;这无法说明唐代史书编撰缺乏真实性,故D错误。5B【解析】根据“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可得出,制定的吕氏乡约强调“德”“礼”等核心理念,这正是受到儒学的社会担当与家国情怀的影响,B项正确;传统的宗法制度已经瓦解,排除A;C项与材料中的“乡约”无关,排除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排除D。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起义,其中1911开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B项正确;五四运动开始
19、于1919年,排除A项;国共对峙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排除C项;D项和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有关,排除。故选B项。7D【解析】根据“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可知共产党认为如果劳动者掌握了武装力量,在面对反革命势力的镇压和杀戮时就能进行反抗,说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D;材料仅反映了共产党对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涉及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排除C。8A【解析】根据“(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可以
20、看出斯诺的采访报道,虽然有可以受到国民党的阻挠,但客观上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及中国人了解延安,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合作抗日的问题,排除B项;缓和矛盾的说法不符合主旨,排除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才建立,排除D项。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全力支持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军队,原因是解放区实行土地革命,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踊跃支援前线,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而淮海战役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排除B项;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排除C项;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排除D项。故选A项。1
2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人民日报在1953年宣传“共同富裕”,倡导农民大规模生产,这适应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故选择C项;1953年并未进行人民公社,故排除A项;土地革命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由地主土地私有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并未提倡农民联合,故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11C【解析】材料反映了全国多数地区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C项正确;农业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公有制性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信息,排除B项;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
22、了农村村民的自治,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D【解析】人们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D符合题意;邮政与电信合一的时代是在1949年开始的,故排除A;电信缩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B;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故排除C。13B【解析】据材料“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说明庄园生产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出售,体现了庄园生产的商品化的趋势,故选B项;庄园生产的特征,无法得出城市是否已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3、的结论,排除A项。仅是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排除C项;商品化的趋势,不能反映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消失,庄园经济本质上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14D【解析】三幅图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外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等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扩张性,D项正确;图一是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规模拓展,而非雏形出现,故排除A项;图二是19世纪前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图,1763年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故选D。15D【解析】由材料信
24、息可知,马克思已经意识到机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工人失业或者劳动时间被迫延长,说明的是工业革命更多地改变了工人们的境遇,D项正确;机器的诞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时间,排除A项;材料中所说的法律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机器成了强迫工人劳动的工具,并非真实的法律,排除B项;造成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激化的是资本的贪婪和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并不能直接激化归因与机器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16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二战中对开辟第二战场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当苏联逼近中欧时,美国与英国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主要是与苏联争夺欧洲,C正确;综合以上分析,ABD项都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1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
25、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的修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造成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阻碍了双方民众的往来,A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此时柏林墙已倒塌,实现了德国统一,排除B项战后大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导致英、法、美同苏联矛盾的激化,柏林墙只是分裂的表现,排除C项;二战于1945年结束,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排除D项。故选A项。18B【解析】据材料可知,关贸总协定的“贸易规则已不再被看作是充分有效,也得不到普遍遵守”,这说明关贸总协定的一些规则不能有效地实行,体现了组织原则的松散性,故选B项;关贸总协定解决争端问题采取协商的方式,原本就无强制性,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
26、定成立以后起到了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是自由贸易精神,故D项错误。故选B项。19C【解析】苏联撤销几个全联盟部,设立地方经济行政区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上述举措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是不可能从根本突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所有制问题,故D项错误。20B【解析】材料作者认为:国际化“能让更多人有鞋穿”,可以看出作者对国际化持肯定的态度,B项正确;国际化可以解决贫困问题不是作者的观点,A项错误;CD项是持否定的态度,排除。故选B项。21(1)表现:
27、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解析】(1)根据材料一“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以杭州为中心, 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可从商业都会发展、商业活动变化及商业中心转移进行阐述。(2)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得出大多形成于
28、明朝中后期;根据“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得出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根据“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得出出现雇佣劳动;根据“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得出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二问原因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阐述。(3)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清商业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冲击、催生新的生产关系、传统经济思想冲击、壮大市民阶层进行回答。22(1)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特点:承袭希腊的传统,并与东方文化交融;是一种多民族的文化: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2)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推动了物种交换;改
29、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背景: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革新了动力技术,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意义:汽船、火车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加强了整个世界的联系。(4)示例:观点说明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连为一体;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组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2经济全球化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一些
30、国家出现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3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地区层面,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解析】(1)古代文明,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高加索西侧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包括整个希腊和马其顿本部,北从中亚细亚南部、里海和黑海起,南达
31、印度洋和非洲北部并据有埃及,因此它沟通了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特点,根据材料“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可得出承袭希腊的传统,并与东方文化交融;根据材料“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等信息可得出希腊化时代是一种多民族的文化;根据材料“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可得出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2)根据材料“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等信息可得出促进了全球贸易
32、和商业交流;根据材料“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可得出推动了物种交换;根据材料“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可得出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根据材料“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可得出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背景,根据材料“1819年美国蒸汽船横渡大西洋、1825年英国试验蒸汽机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蒸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说明蒸汽机逐渐应用于交通领域,因此题干所述蒸汽船横渡大西洋和试验蒸汽机车的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
33、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革新了动力技术,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意义,根据材料“美国蒸汽船横渡大西洋、英国试验蒸汽机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应用于交通领域而出现了新型的交通工具,即出现汽船和火车,这有利于缩短各洲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加强了整个世界的联系。(4)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结合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史实分析回答;可以选择经济全球化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的角度,结合全球化利弊角度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分析回答。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