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52934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02 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内容,明确事物的特点;2. 能多角度赏析重点语句,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2. 理解托物言志,分析事物中寄予的精神和情感。教学重难点:明确事物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分析事物中寄予的精神和情感。一、导入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你们能想出有关它们的诗句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我们能从诗句中,感受出作者的情怀。咏物的诗句或文章,往往不单纯写物,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今天我

2、们就来读一读有关写物的课外阅读。二、知识呈现:状物,是指以描写物体为主的文章。可以是动物、植物、景物、物品等等。这类文章在描绘“物”的同时,借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1. 明确物的特点,分析写作手法: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阅读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景物的特点。写作手法:(1)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通感等。(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2. 状物文章当中寄予的精神和情感托物言志指通

3、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抓住“物”与“志向”“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找到相同点和相似点。3. 了解状物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还有按逻辑顺序写的,等等。例如,先写梅花的样子,再写梅花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后写梅花的精神品格。4.了解状物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逻辑顺序写的,等等。例如,先写梅花的样子,再写梅花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后写梅花的精神品格。三、课外文章精读

4、(一)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3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4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

5、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5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

6、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6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

7、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7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

8、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8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

9、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9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10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1、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 【答案】“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潸然泪下”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2、“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

10、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这一句点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什么命运?要注意“不定的风”、“无人采撷”、“海角天涯”、“最后一线生的希望”、“石缝”等词语所揭示的内涵。【答案】点明了它们飘零、悲苦的命运。石缝间的生命是“不定的风”带来的“无人采撷”的种籽,这一句写出它们飘零的命运;“不能再找到泥土”,说明它们连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可见其命运的悲苦。3、作者用哪三种植物实写生命的顽强?抓住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着重写的?【答案】无名的野草、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松柏。小草,用“三两片”点出小草之小;“长长、细瘦、薄叶”点出营养之贫瘠;“更

11、有的”强调生命的本能使出所有的办法来求生存。山花,特别写“苦苦的蒲公英”,用石缝间的蒲公英和田野上的蒲公英作比较,突出生命就是拼搏。写松柏,突出了它“最为令人赞叹”的生命之歌。松柏的外形、精神、干、枝、针叶、根来写。外形参天;精神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干扭曲、旋转、结满伤疤;枝繁茂;针叶永不凋落;根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盘根错节。4、作者通过石缝间的生命,赞扬了怎样的精神?【答案】作者通过对石缝间的顽强生存的小草,改变自已,适应生存的蒲公英以及在不属于自已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已占有了一大片天地的松柏的描写,赞扬了坚韧的生存意识和在困境中顽强拼搏、在适应环境并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已、认识自已、完成自已、升

12、华自已的伟大精神。5、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石缝间的生命的礼赞上,而是继续寻找哲理的升华, 他把自然现象扩展到人类生活中,谈谈对下面语句的理解。(1)“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答案】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2)“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限制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答案】这段话有两个

13、层面的意思。环境可以改变人生,环境决定人生,这是第一层的认识。“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起着的限制,约束和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第二层的升华是,适者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就是拼搏。要适应环境,要顽强生存,要坚定地成长、发展。(3)“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暗指什么?“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怎样理解?【答案】暗指人不要因为境遇不好而情绪低沉。“飘落在石缝间”喻指身处逆境困境,“凄凄切切”则形象地写出遇挫者的消沉。与“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已去寻找”不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已去寻找”是生命为在严峻的现实中

14、求得立足之地的一种本能的欲望;而人生要敢于主动地积极地寻找锻炼自已的机会,以求发展自已、丰富自已。(4)怎样理解“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句话?几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答案】着重考虑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做。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这四个词语体现了对人生态度的认识:面对困厄,人要三步走:首先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目的是明白处境。其次是在困境中磨炼自己,使自己获得成长。最后是通过逆境的锻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句话与孟子说的“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

15、饿其体肤”有相同之处,人生要经历磨练才能有所建树,同样,人生要经历磨练才能提高生命的精神境界,发掘出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实现自已的最大价值。人生有时需要自已去寻求这种困厄的环境。(5)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也是哲学的,又是美学的呢?【答案】生物学的:生命有异常的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的本能顽强尊贵、生命的欲望不可扼制,“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哲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为环境制约、规定和改变,然而,强者对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被战胜,而是主动是战胜。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石缝间的生命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有象征。美学:拼搏的生命复苏了死寂之地,避免了生命的绝迹,装点了荒山枯岭,让人们看到了

16、绝美的风景。生命在拼搏中不仅“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而且“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这是精神世界的壮美。生命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生命个体中,当它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后,它就会表现出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品格来,就具备了美学的性质。课外文章精读(二)囚绿记陆蠡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2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3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

17、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4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5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18、!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6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

19、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7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8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20、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9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10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

21、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11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12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13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

22、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1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1、找出作者热情地赞美“绿”的语句,并加以体会。(板书“赞绿”)【答案】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排比,“焦”字用得好,表达出急切的心情。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对生命的渴望。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

23、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与绿心灵沟通,绿是他唯一的朋友。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反复,表达绿给予自己的兴奋与快乐。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拟人:喜爱、赞美。2、被囚禁的绿有着怎样的反应?此时的“绿”代表着一种什么精神?【答案】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

24、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代表着向往光明、顽强的精神。3、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分析文章的深层内涵。【链接材料】抗日战争中,在“孤岛”和沦陷的上海,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地下党员。他曾与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宣言上签名。后来日本进驻上海租界,他继续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被扣,日本宪兵队还查封了书店。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押送到南京审讯,不久转到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么?”“不赞成?”“依你看,

25、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年仅34岁。【答案】绿又代表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练习一】苦瓜洪素丽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

26、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

27、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注】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

28、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

29、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

30、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段说明了苦瓜的 、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段“我”替日本朋友 ,第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答案】药用价值 特性 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概括第段、第段的内容。文中第段中“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等提示性语句主要说明了苦瓜的特点,而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以及作者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说明了苦瓜的药用价值。第段记叙了一

31、件关于苦瓜的轶事:“我”当枪手帮日本朋友写作文。用简要的文字对此进行概括即可。2、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答案】“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相关言论】里的内容,并与第段结合起来进行赏析。在【相关言论】中,第一个主要写了洪素丽绘画的特点;第二个主要写洪素丽把绘画的特点融入到文章中,别具一格;第三个主要表达洪素丽对于故乡的留恋和

32、热爱。而文中画线的句子融入了绘画的特点,色彩丰富,层次鲜明。3、有人认为第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解答时,要先通读第段,并理解题干句在第段和全文中发挥的作用。该段中作者引用本草纲目等书中对苦瓜特点和药用价值的描述,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没有试过这些疗效但确定是有用的,这说明了作者自身笃信苦瓜的价值,表达了他对苦瓜由衷的喜爱。4、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

33、,展现你的研读成果。材料:【认识作者】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相关言论】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台湾作家 吴锦发【答案】苦瓜中包含着人生真谛。作者成年后离开故土,定居美国,饱受思乡之苦,然而她敢于直面人生,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获得心境的平和,精神的超脱。苦既然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我们就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乐,品出

34、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苦瓜之“味”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进行作答。作者眼中的苦瓜虽然味道苦,却有它自身的价值和魅力,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甚至这种味道后来成了作者眼中故乡的标志。【练习二】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

35、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

36、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

37、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

38、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1、第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

39、么作用?【答案】特点: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作用:为下文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特点的归纳与作用分析。解答第一问要根据句意的理解,归纳出各事物的共同点。结合内容可以看出,这些事物“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解答第二问要了解散文写作时常用的写作手法。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空”是本质,“直”是表象,“淡”是升华;“空”“直”是基础前提,“淡”是发展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内容

40、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先找出表现这三大特点的相关段落,再根据相关的语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第段“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第段表明,它的“空”实是“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正因为它看淡了一切,才会“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可见“直”是表象,“空”才是本质,而正是有了“空”,才达到“淡”这样的升华。3、第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这一段由写竹到写人,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竹”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

41、内容与结构安排的分析。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借竹表达对人的赞美,而这些内容正是由写竹到写人,既体现了散文的文体特点,又丰富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4、本文写“竹”,为什么用“他”来称代?【答案】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淡竹品质的崇敬和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写作人称的分析。竹为物,用“他”而不用“它”,这很明显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它看成高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淡竹品质的崇敬和赞美。【练习三】乐水贾祥伦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间焉能留得住/

42、终向大海作波涛。”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向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叮叮咚咚”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放在盆里,变作盆形;放在碗里,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装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人不也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

43、。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为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太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像;有时又会在海上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

44、奇的变化,是令人羡慕和神往的。人当然不会像水那样一忽儿流动,一忽儿矗立,一忽儿飘曳,但人的变化还少吗?想到人的那种对外多侧面的变化,不也是奥妙无穷吗?两面三刀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者有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种角色吗?水万变不离其宗,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人总是人嘛!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往洼处流,这是水有目标的运动,它总是朝那一个目标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脚。在运动中决不寂寞,永远歌唱。一时寂寞,它便死亡,一潭死水便是。你听,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

45、不会寂寞,不甘寂寞也才会有快乐和幸福。是的,萨特是说过人生就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源泉,这源泉的开凿,需要不甘寂寞。但我更喜欢的是水柔能克刚的精神,这一精神是水的魂。对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这样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可谓鞭辟入里之论。水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样就到了极限了。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强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后来又挂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而生活里边又有多少柔能克刚的例子!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

46、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强。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在文中“言”的“志”是什么?【答案】做人应该具有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柔能克刚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及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本文首先在14段表达了对水的喜爱。接下来59段每段的段首分别从水的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以柔克刚四个方面来描述水,写明作者对水喜爱的原因,将水的精神赋予人,以此言志。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排比赞美水不甘寂

47、寞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运用拟人将水的各种声音写得美妙动人,表现了水的不甘寂寞,表达了对水的赞叹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三个“水在”形成排比,增强了句子的气势,强烈地表现出了水不甘寂寞的精神,“在运动中决不寂寞,永远歌唱”。“歌唱”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此处用来形容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得水像人一样有了“歌唱”的能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在运动中的声音的美妙,就好像人的歌声。3、品味语言。“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

48、把“炼”换成“活”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行。“炼”是比喻用法,形象地写出人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起来的;“活”是一般性表达,没有这些丰富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对炼字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主题和作者情感对本文用词进行分析。“炼”的意思是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文中将人看做要经历锤打磨难挫折的物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人必须经历过挫折和痛苦才能成长。反观,“活”是一般性表达,不具备这些丰富的含义。“大海边的礁石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把“咬”字换成“冲”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行。“咬”是比拟用法,形象地表现出浪花看似柔弱却力量强大的特点;“冲”是一般性描述,没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炼字分析和鉴赏能力。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用“咬”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水以柔克刚的强大之处。虽然表面上看礁石比水坚硬,但仍然被水“咬”的全是窟窿。而“冲”只是简单地写出水冲到礁石上的动作,不能起到“咬”这样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