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480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一政治学法指导:2.4《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法指导(一)知识篇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具体可做以下分析。 首先,生产决定消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无从消费,谈不上消费。二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即怎样消费的问题,计算机、DVD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可

2、以充分利用,也可以让学生列举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从而理解生产对消费方式的决定作用。三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实物消费量还是从价值消费量看,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这都缘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点学生会有很多体会,可以引导学生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进行说明 四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这一内容不好理解。例如,人们的一些消费观,即消费赶“时髦”、消费“一步到位”虽然不为社会所认可,但它反映了消费的动力是生产带来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消费赶着“到位

3、”的情况。当然事实上永远无法“到位”,因为生产在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其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一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人们有各种需要,才有适应人民需要的各种生产。二是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

4、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扩张 -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生产扩大消费萎缩 -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生产缩小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具有极大影响,对企业起着导向作用。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生产者都懂得这个道理:什么时候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向,从而及时地调整经营方向或产品品种,就会占领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如果不注意市场需要及其变化,就会盲目做出错误决策,以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合理、适度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三是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住房消费、汽车

5、消费、“假日经济”等。四是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每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 有一个形成过程。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本课的难点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组成的有机整体。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方式和性质。同时,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产品只有通过分配和交换,最终进入消费,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和顺利发展,否则,生产就无法进行;而且消费

6、水平的高低,交换范围的大小,分配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生产,对生产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分配联结着生产和消费,分配的结果形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从而直接决定着家庭消费的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对生产和消费都有重要影响,表现为市场对生产和消费的联结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引导和调节也是通过市场实现的。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本课的重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和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又是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所以这一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突出这一重点、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有制的基础地位。二是要全面

8、认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三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在此必须完整分析这两方面。第一方面

9、,“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从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从质上看,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这里

10、强调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第二方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要注意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全面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是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国有企业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

11、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必须居支配地位,这样才能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从而体现国有经济的“关键性作用”(十六大报告的提法)。5、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本课的难点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即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12、,关系到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一方面,我们对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创造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允许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这绝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将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

13、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6全面、准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不能认为公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全都是私有制经济,也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认为公有制占主体是指公有制在所有产业、所有部门都占主体。不能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制程度的高低来评价所有制结构的优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等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除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外,还包括我国的分配制度等经济制度。(二)能力篇通过本课学习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

14、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通过生活中大量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我们就不能满足各种物质和文化的消费需求,生活水平就不能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能增强;消费也反过来作用于生产,没有合理的消费行为和适当的消费水平,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2、在学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方法篇 针对本课涉及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在学习本课时要充分把握各框题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如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开展课堂讨论。可以运用教材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DVD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谈谈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