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分_卷后分_评价_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崩殂(c)舂谷(chng)饮归客(yn)B.夙夜(s) 行阵(hng) 白草折(zh)C.宫阙(qu) 攘除(rng) 冷难着(zhu)D.兜鍪(mu) 臧否(zng) 咨诹善道(zu)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以告先帝之灵(祭告)B.猥自枉屈(猥琐)C.咨诹善道(询问)D.则责攸之、祎、允之慢(怠慢,疏忽)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C.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下列诗句中运用
2、典故的一项是()(3分)A.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B.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C.战国策是战国时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富于文采,如南辕北辙、门庭若市、悬梁刺股等成语均出自此书。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
3、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前后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后出师表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家喻户晓。6.(2019长沙)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2分,只填序号)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
4、明(谜面)_。(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分)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古诗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5、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诗的第二联用“_”和“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2分)8.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1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
6、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衣食所安安:安身B.小信未孚 孚:信服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
7、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12.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7题。(14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8、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
9、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给馈饷,不绝粮道()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3分)当世之事百万之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
10、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决胜于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于诸侯未知其二 以彰其咎可计日而待也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A.BCD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6.写出源于甲、乙两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17.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