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内容预览:4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
2、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贤者能勿丧耳 此之谓失其本心故患有所不辟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舍鱼而取熊掌 死亦我所恶 所欲有甚于生者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妾之奉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三、选择题1.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今为妻妾之奉为之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4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万钟则不辩礼
5、义而受之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8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9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妻妾之俸为之 俸:
6、俸禄 B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好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11下面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C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7、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1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简答题1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2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8、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 言或行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8、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
9、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9、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 b_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11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12.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10、用原文回答)14.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我选第 题,我的联想:参考答案一、用脚践踏 天性,天良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停止,放弃。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放弃;厌恶;比;能;同“德”,恩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是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通“辨”,辨别侍奉二、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生命是
11、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三、1.D 2、C 3. B 4. D 5. C 6. B 7、B 8D 9C 10、A11 D 12、A 13、B四、1举例 义 生2“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
12、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3. 本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5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8、道理 举
13、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9、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1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12. 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13.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4、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