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诗词三首文章主旨行路难(其一)抒发了诗人政治道路遭遇艰难时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盼望有一天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得以实现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水调歌头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来源:学,科,网Z,X,X,K重难解读1分析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中的“破”“挂”二字有何妙处。“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
2、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气概?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3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弄”的意思是玩弄、欣赏,词人酒后玩弄、欣赏自己的影子,体现了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拓展链接有关“酒”的诗词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2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zn)凄凉(q)烂柯(k)朱阁(g)来源:学&科&网B投箸(zh) 茫然(mng) 宫阙(qu) 婵娟(chn)C琼楼(qing) 歧路(q) 沧海(cng) 玉宇(y)D侧畔(pn) 暂
3、凭(zn) 绮户(y) 长精神(zh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来源:学&科&网Z&X&X&KC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D千里共婵娟(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对本课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于是诗人写
4、了这首诗来答谢。来源:学。科。网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尽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眼表达出来,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行路难(其一)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D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5填空。(1)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其一)(2)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3)_,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不知天上宫阙,_。(苏轼水调歌头)(5)行路难
5、(其一)一诗中引用“_”和“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7)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表达词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8)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诗歌用
6、“_”和“_”作喻,说明诗人的仕途之路受到阻塞,其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7诗中“停”“投”“拔”“顾”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_8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9诗歌运用了哪些典故?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0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诗句所蕴含的哲理。_(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7、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_1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来源:Z_xx_k.Com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注 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与师谁:“与师谁”即“谁与师”,指“谁和敬龙法师”。13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
8、在强调什么?(3分)_14诗歌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_15读下面的诗句,仿照例句填空。例句 徐志摩诗:“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愁有了味道。(1)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_。(2)秦少游词:“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有了_。(3)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了_。(4)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_。16大家期待已久的“秋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_详解详析1解析 D“绮”应读“q”。2解析 D“婵娟”原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3解析 B正确的朗读节奏应
9、为“二十三年/弃置身”。4解析 C这首诗开头两句借盛宴之况反衬诗人的迷茫、苦闷之情。5(1)玉盘珍羞直万钱(2)停杯投箸不能食(3)巴山楚水凄凉地(4)今夕是何年(5)垂钓碧溪乘舟梦日(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冰塞川雪满山7“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8这句话是说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终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9诗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向秀作思旧赋”,一个是“
10、王质烂柯”。反映了诗人回乡后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10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11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12这两句以美好的祝愿结束全词,词人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从兄弟友爱中补偿离别之憾,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13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由标题及注释可知,诗歌的主题与送别有关。前两句“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的大意为: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东更东”强调朋友归家的路途非常遥远。答案 “东更
11、东”的意思是东面还要往东,用两个“东”字强调了朋友归家路途之遥远。14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诗中情感的能力。第三句“此去与师谁共到”是祝福友人平安抵达家乡;“一船明月一帆风”,写顺风朗月的美景陪伴全程,与友人共抵家乡,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同时,“明月”又具有思念的象征义,所以诗中也暗含了对友人的不舍;另外,“清风”“明月”又喻指人的高洁品性,所以还有对友人品性的赞美之意。答案 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念;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的品质的赞美。15(1)重量(2)形状(3)数量(4)长度16解析 此题考查拟写开场白。一要紧扣主题,二要有称呼,三要讲明目的或意义,四要有过渡语。答案 示例:同学们,秋风送爽,人们盼望秋天的硕果。诗词浩繁,似乎为秋而作者甚少。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这座绚丽的宝库中,不乏秋韵。今天就让古诗词这阵阵秋之风来濡染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大家的精彩诵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