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9KB ,
资源ID:19415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1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1、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打破了之前邦国林立的状态,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推行了()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内外服制 D宗法制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各家各派冲突激烈。老庄绝仁弃义,孟子驳斥杨朱,荀子排斥老庄,法家批判各家,杂家则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A杂家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法家思想的地位不断提高C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 D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亡3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

2、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豪富势力 B开发边疆地区C增加政府收入 D巩固国家统一4据湖北荆州出土的汉代竹简二年律令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称制的第二年,汉政府将全国无土地的人登记在册,再将其划分为六个等级并授予田产,即使刑满释放的罪人也能获得半顷农田。这一举措()A丰富了均田制的实现形式 B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隐患C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D废除了秦朝以来的苛法5武则天留下遗言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

3、殿试制度 D求贤若渴,重用有才之士6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行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A弱化了宰相权力 B避免了决策失误C提高了工作效率 D加强了权力制衡7马球起源于波斯,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唐代不少皇帝迷恋马球,玄宗能在空中击球百次不落,僖宗自称可以中马球状元。不光皇帝喜欢,军人、文人甚至女性也挥杖上场。据此可知,唐代()A皇帝的喜好决定文化兴衰 B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具有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 D外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8某一民族政权的皇帝,保持着先人游牧的传统,四时迁移,迁移

4、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称为捺钵。这一民族政权可能是()A金 B辽C西夏 D元9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这是由于()A察举制的发展 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C科举制的完善 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10明代辽东有 15 所儒学(学校),创建于 1381 年的辽阳都司学为东北学校之最,“诗书礼乐,三纲五常,皆于是乎讲明”,不仅普通士子得以教化,就连介冑之士“亦得踊跃歆慕”。这表明()A儒学教育进入新阶段 B辽东地区得到迅速开发C社会上崇文风气日盛 D朝廷利用文教治理边疆11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

5、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A废除宰相制度的局限性 B君主应该恢复上古禅让制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 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1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分析了英国与他国的均势关系:“西海诸国最强大而为英吉利所畏者,一曰米利坚(美国).二曰佛兰西(法国),皆地土大于英吉利,而船炮如之”,并主张借此实现驭外制夷之策。魏源的这一主张()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B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局势的认识 D强调学习西方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13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舆论支

6、持。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利,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对此,清政府却毫无作为。这反映了()A舆论影响战争的结果 B传统宗藩关系已经解体C清廷不谙熟近代外交 D美日加紧争夺朝鲜半岛14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为推行新政所颁发给京城内外臣工的上谕,除各项改革措施外,就书籍而论,仅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张之洞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光绪帝所强调的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也与这两本书的主张基本契合。据此可知,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改革势力内部缺乏共识C康梁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力量重视发动群众151894年兴中会成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190

7、4年华兴会成立,政治口号是“驱除鞑虏,复兴中华”;1904年光复会成立,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据此可知,三个主要团体()A建立民国是共同的追求 B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理念C反专制主义是唯一目的 D排满是共同的政治诉求16从1928年到1937年,国内铁路网从约8000公里增加到约13000公里。1936年,公路网络总长度达115703公里,是1921年的百倍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A民众生活得到大幅改善 B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C国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D官僚资本极力巧取豪夺171937年,东部沿海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到1940年底,内迁民营厂矿共64

8、7家,机器工业达230家,占内迁总数的40.4%。东部沿海工业的转移()A削弱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B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 D彻底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1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这首战歌的激励下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军队是()A红军 B东北抗日联军C八路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191954年,中缅印三国倡导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经验是()A通过国家间双边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B通过国家结盟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C重视强化国家间

9、已有的地缘性区域关系 D努力扩大国与国之间共同利益的汇合点20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人民对于政策的错误理解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21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决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截至1984年,我国已经加入52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体

10、育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开始步人世界舞台中央C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221978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23下表是1990199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支出统计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年份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1990133.061.381991165.901.391992214.301.401993283.1

11、01.261994321.301.301995365.831.191996384.901.10A企业注重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 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初步奠定C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的缺陷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24自改革开放以来,姓“社”姓“资”的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人们思想的一个重大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由此看来()A市场经济是否成功是判断依据 B深化改革必须不断解放思想C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改革进程 D亟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某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

12、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A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 B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提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想二、非选择题26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材料一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 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材料二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

13、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 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

14、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

15、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概括其共同的主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新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重构”?这种“重构”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

16、影响?(3)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试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探讨“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摘编自中国通史等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

17、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拓展了疆域,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的贵族等级结构,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B项正确;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商朝创立内外服制,排除C项;西周的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政治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思想界各家各派冲突激烈。老庄绝仁弃义,孟子驳斥杨朱,荀子排斥老庄,法家批判各家,杂家则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可知,各家思想虽然相互辩驳和争论,但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反映了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杂家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不能说明杂家成为思想界的主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家思想

18、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诸子百家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未体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亡,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控制、监督各地豪富,打败越族、匈奴并移民实边等做法,主要目的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削弱豪富势力只是部分措施的具体目的,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开发边疆地区与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不符,排除B项;增加政府收入与“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材料“汉政府将全国无土地的人登记在册,再将其划分为六个等级并授予田产,即使刑满释放的罪人也能获得半顷农田”反映的是汉初政府推行休养生

19、息的政策,有助于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C项正确;北魏时期开始推行均田制,排除A项;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与废除秦朝苛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并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肯定“武则天的功绩”,而不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A项;C项只是体现了武则天在选官制度上的贡献,C项片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肯定“武则天的功绩”,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

20、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事量决定政务有利于加快决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分散宰相权力的是三省制,不是政事堂,排除A项;政事堂联席会议,一定层度上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而不是避免决策失误,排除B项;权力制衡”多用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球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深受皇帝、军人、文人甚至女性等群体的喜欢,这反映了唐代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C项正确;皇帝的喜好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决定”一说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起源于

21、波斯的马球受到唐朝人的喜爱,不代表外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保持着先人游牧的传统,四时迁移,迁移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称为捺钵”可知,材料指的是四时捺钵。捺钵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B项正确;四时捺钵属于辽朝特殊的制度,与金、西夏、元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使大批平民子弟步入政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给政治增添了活力,C项正确;西汉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明朝实行八股取

22、士,排除AB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辽东地区属明代边疆,政府在此兴办儒学(学校)是“文德以化远人”治边政策的体现,D项正确;以儒学教育来柔服边民、认同儒家大一统并非自明朝开始,教育内容也依旧主要是传统礼仪道德,排除A项;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辽东地区得到迅速开发,排除B项;政府在边疆大兴文教是其“安边”的手段,不能体现整个社会的崇文风气,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肯定宰相辅佐天子的重要性,批判废除宰相制后无法约束君主。因此黄宗羲强调废除宰相制度的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恢复禅让制,排除B项;明代废除宰相,设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

23、。而黄宗羲反对废除宰相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的言行,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分析了英国与美国、法国的均势关系,认为能令当时英国畏惧的是美国、法国,因为美国、法国疆域大于英国,且船坚炮利;同时,魏源主张借此实现驭外制夷之策。魏源的这一主张利于国人对世界局势的认识,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被鸦片战争打破,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与他国的均势关系,没有体现“强调学习西方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利用

24、外交手段来美化其侵略朝鲜和污蔑中国,影响国际舆论的判断,而清政府却没有使用外交手段来应对,表明清政府还不适应近代外交观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争的结果,并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藩体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B【解析】冯桂芬与张之洞都不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而他们的书籍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影响最大,维新变法也的指导思想也和他们的书籍主张契合,说明改革派内部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缺乏共识,B项正确;当时维新改革是主要思潮,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康梁思想发生根本转变,排除C项;维新力量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D【解

25、析】根据材料可知,“驱除鞑虏”是推翻满清统治,“光复汉族”是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人统治,因此三个主要团体共同的政治诉求是排满,D项正确;只有兴中会提出建立民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出反帝的目标,排除B项;“唯一目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6年,公路网络总长度达115703公里,是1921年的百倍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铁路里程、公路里程增长迅速,国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生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

26、时期,东部沿海的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内迁,为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适应了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并未因东部工业内迁削弱,反而实力膨胀,排除A项;厂矿企业地理位置的转移并非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区域发展不平衡说法太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D项正确;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东北抗日联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成立的抗日武装组织;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三者均与抗美援朝不符,排除ABC三项

27、。故选D项。1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的过程,说明共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基础,所以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努力扩大国与国之间共同利益的汇合点,D项正确;谈判、协商等政治途径可以有效解决国际争端,但这种方式并非所有国家的共识,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寻求共同利益,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国家间的分歧并未消除,排除B项;重视强化已有的地缘性区域关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2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

28、107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在1958年并没有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来制定国家发展计划,也是经验缺乏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工农业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能够加入众多的国际体育组织,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高,从而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D项正确;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左”倾错误是否得到纠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仅仅根据加入国际体育

29、组织并不代表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中央,排除B项;加入众多的国际体育组织是我国外交突破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2【答案】B【解析】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项正确;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1982年召开中共十二大,1987年召开中共十三大,排除ACD项。故选B项。23【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年至1996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虽然在增长,但是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在下降,这说明

30、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使工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开发经费的支出,不是强调工业化的发展,而且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一五”计划即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所述只涉及1990年以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支出及所占比重,无法体现具体科技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2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肯定回答了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即“三个有利于”,说明了不断解放思想和破除理论束缚,可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因此深化改革必须不断解放思想,B项正确;“三个有利于”没

31、有市场经济是否成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形势变化,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未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2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排除B项;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排除C项;提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想是在改革开放之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特点: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统一范围逐渐扩大;统一稳定性加强

32、。说明:言之成理,史实正确,即可得分。(2)清朝前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互相牵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加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获得了召募军队、筹集军饷和荐举地方官员的权力,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地方督抚兴办洋务,权力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和列强达成“东南互保”,虽然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但是督抚权力进一步扩大,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和膨胀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隐患。【解析】(1)特点:根

33、据材料一“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可得出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根据材料一“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可得出统一范围逐渐扩大;根据材料一“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得出统一稳定性加强。说明:言之成理,史实正确,即可得分。对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进行说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有两次大分裂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政权并立时期,大一统的朝代有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大分裂时期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说明“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结合所学知识,统一朝代的疆域越来越大,元朝时期疆域最大,清朝时成为亚洲

34、最大的国家。“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2)根据材料二“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得出清朝前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互相牵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根据材料二“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

35、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获得了召募军队、筹集军饷和荐举地方官员的权力,“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可得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地方督抚兴办洋务,权力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根据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可得出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和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结合所学知识,“东南互保”虽然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但是督抚权力进一步扩大,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地方督抚势力的

36、崛起和膨胀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隐患。27【答案】(1)核心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只答各阶段思想主张的各)主题: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重构:向俄国学习。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变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解析】(1)核心内容:结合近代从器物、制度及思想上变革的表现进行分析,如第一次是“中体西

37、用”,学习西方器物;第二次是通过改良或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第三次是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主题: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的主题是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重构:根据材料“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如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观点:根据材料“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可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8、”可知,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8【答案】示例: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及材料“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为: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根据论题及论述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解题过程中应做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