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78.36KB ,
资源ID:19404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0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测评练习: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测评练习: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战国至秦朝实行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这说明军功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可知,军功爵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选B项。2.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

2、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答案A解析西周时,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出现动摇,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体现了等级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

3、案C解析由材料“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可能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说明察举制存在弊端,故选C项。推举权力在地方,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所学,察举制的举荐方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排除D项。4.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答案D解析东晋南朝时,门阀士族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为严格区分士、庶,于是盛行谱学,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工具,故

4、D项正确。5.(2021江苏南京联考)220年,魏王曹丕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这一政策意在()A.巩固门阀士族势力B.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答案C解析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中正由朝官担任,吏部选官时参考中正对地方士人考评的品级,意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6.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

5、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布衣为卿相”可知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的演变,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和君主专制的内容,B、D两项排除。7.(2021山东大联考质检)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A.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C.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

6、力对政治的垄断D.改变了科举取士的标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宋神宗时期,“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西北多取经学者”,除此之外,“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加边远地区录取名额,从而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故选A项。8.(2021江苏苏州调研)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监察领域的不断延伸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唐

7、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可知,监察官从监督司法活动到参与司法活动,其权力逐渐加强。古代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选B项。9.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由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可知宋仁宗的举措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故选C项;监督宰相是监察权的正常行使,不能说明监察权

8、超越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监察对象的扩大与行政效率没有关系,排除D项。10.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

9、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化,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故选C项。11.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由“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C项正确;A项中“直接推动”说法错误,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B项错误;D项中“社会共识”不

10、符合史实,排除。12.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既有“留学生”,又有“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新旧并存,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是新文化

11、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施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项错误。1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对该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教育承担着传播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功能B.历史研究应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C.探寻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D.培养国民民族意识是历史教育核心目标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教历史者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历史教育注重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育培养国民的正确历史观,故A项正

12、确;材料没有体现历史教育以探究历史真相为最终目的,故B项错误;探寻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为了“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政府历史教育核心目标的问题,故D项错误。14.(2020江苏高邮期中)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其体现的课程理念是()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注重西学经世致用中体西用顺应潮流A.B.C.D.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法制理财等课程的设置可知,清末教育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

13、用,这也顺应了时代潮流,而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B项正确。15.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加强干部理论教育可知,中共中央重视党内思想意识的培养,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

14、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5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

15、、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去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摘编自陈友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建近代文官制度,但是在20世纪初,中国却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5分)参考答案示例19世纪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开展,出现了大量的近代工厂和新的政府部门,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然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陆续出现也冲击了科举制。1905

16、年,科举制被废除,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新式人才的培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考试选官的原则得以保留。19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益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当时英国的官僚体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英国国内出现了借鉴中国科举制、以考试方式选官的呼声。由此,英国开始进行文官改革,文官改革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英国提供了专业人才,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英国借鉴科举制进行文官制度的改革,中国则废除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双方不同的现实需求,有利

17、于社会发展,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朝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律法、书法、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朝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全由皇帝直接掌握明朝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士人须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

18、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5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科举制度与君主专制的强化。阐述: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录取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释为准,表明儒家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示例二论题: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阐述:经济重心的南

19、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朝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示例三论题: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阐述:自唐朝到明朝,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在唐朝,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朝“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僵化没落。解析本题结合材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可知,科举制从唐朝到宋朝再到明朝在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各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