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5.伤仲永【积累·感知】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 扳 环谒 泯然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传( ) 还( ) 识( ) 为( )( ) ( ) ( ) ( )三.给形似字注音组词谒( ) 泯( ) 悟( ) 稍( )葛( ) 岷( ) 晤( ) 俏( )揭( ) 抿( ) 捂( ) 销(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即书诗四句4.收族为意5.宾客其父6.余闻之7.令作诗8.称前时之闻9.泯然众人矣10.固众人五.翻译系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并自为自名。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父利其然也。5.贤于材
2、人远矣。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2.解释词语。传一乡秀才观之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或以钱币乞之 3.翻译下列句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3、”?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 父异焉。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还有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我们今天所读的教材没有删,你认为删了好还是没删好?为什么?2.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4、?【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辄( ) 琅( ) 恬( ) 儒( )2.解释加点的词语窃入学舍听已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录为弟
5、子3.翻译下列句子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5.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九.请以童年的回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单元评价与建议Section targeting参考答案5.伤仲永一.略。二.略。三.略。四.1.属于2.曾经3.写4.聚,团结5.以宾客之礼相待6.我7.让,使8.相称,相当9.灭,尽10.本来五.略。六.1.“扳”通“攀”,pn,牵,引2.观看,观赏。完成。文采和道理有人3.略。4.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自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6、可观者。”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7.如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8.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9.正面:A B C; 侧面:D E F10.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七.1.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删去则行文更简洁,让读者通过事例去体会所说明的道理,更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删,则文章叙事说理步步推进,并辨证地说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性,使读者理解更深刻。2. 探究性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个人的成功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只是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不等而已。也许有人会说:天赋是成才的关键,没有天赋,不能成才。也许有人说:天赋有利于成才。也许有人会说: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天赋不足,后天可以补偿。八.1.zhé lng tián2.偷偷地 完毕 于是 收3.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乡里的小孩子都在路旁讥笑他,王冕自己也笑了。4.勤奋好学,孝敬父母。5.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九.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