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3KB ,
资源ID:19392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9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论语》十则.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论语》十则.doc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论语十则十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

2、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2. 走近作者论语的作者谁呢?应该不是孔子本人。在先秦,学者与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亲自参与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这部书常常就以这位学者命名,比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假如孔子亲自参与了论语的集结,那么这部书就应该叫做孔子。郭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说的中庸就是子思子一书原来的名字,为子思所著,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

3、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那么,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虽然刘向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常常遭到后世的怀疑与批评,但对这一点,迄今没有人提出过质疑3.相关资料(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4、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自主

5、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 )3翻译下列短语。不亦乐乎:_。温故而知新:_。见贤思齐:_。任重道远:_。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表顺接关系的有_,表转接关系的有_。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5填空。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以及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

6、伟大的_家、_家。朱熹把_合称为“四书”。【合作探究】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思考:6、课文在求知态度上强调什么?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什么?在修身做人上又强调什么?7、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8、请你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9、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_ 的书。这本书是 _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

7、四书”。10、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 _ _11、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答12、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 _ _13、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1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主题阅读】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

8、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 壹似:很像。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孔子过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 )(6)小子识之( )16、“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_17、“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18、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19、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_20、妇人的丈夫

9、儿子因何而死?_ _ _21、“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 _。22、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拓展提升】1论语的伟大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

10、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

11、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2有关论语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 叙事体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

12、、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3. 论语名句集锦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p>n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JU+F 子谓韵:尽美焉,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Ex4l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i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Fw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G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13、静。知者乐,仁者寿。_z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w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tD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ikQ3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闪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LM$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tO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qi

1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教(学)后记】参考答案1yuèyùn wng xng2 志同道合的人 恼怒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老师传授的知识3不也是快乐的吗 温习旧的知识,却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任务重,完成任务的道路遥远4A D F G B C E5孔子 孔子一部分弟子 道德 教育 儒 丘 仲尼春秋 文学 教育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6、谈求知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

15、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已所不欲,勿施与人。9、论语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10、不断学习、复习 相辅相承 辩证统一的。11、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12、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13、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14、略15(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16、zhì17、(A)18、孔子19、丈夫的父亲20、老虎很凶猛21、妇人22、苛政猛于虎也 。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