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3813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教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2变化。在9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2019年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三、编

2、排特点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四、具体编排1 认识小数。小数的认识与读法。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聪聪提出两个问题:你会读小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

4、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例1。(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page-例2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

5、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图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小数。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在空格里填上关系符号。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3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其中

6、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大小。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第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第7题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第9、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2简单的小数加

7、减法。例3和例4。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例3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例如,把0.8元改写成8角,把0.6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

8、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相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做一做”的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这里既出现了小数,又用到了上一单元刚学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10.5×3,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

9、扬和鼓励。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五、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

10、”“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 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

11、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