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37032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2019-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人间仙境,醉美成都”。下列与成都特色有关的变化的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龙泉水果榨汁B.简阳羊肉做汤C.青城山摩崖石刻D.兴隆湖碧波荡漾【答案】B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羊肉做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摩崖石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碧波荡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

2、,无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2.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A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大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烟尘。故答案为:A。【分析】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其他(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碳只是引起和加剧温室效应。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倾倒液体D.加热液体【答案】A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点燃

3、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错,A符合题意;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对,B不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对,C不符合题意;D、给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故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据此判断即可;B、在检查装置的气

4、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据此判断即可;C、根据取用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判断即可;D、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进行加热,据此判断即可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B.研究物质的性质C.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D.研究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答案】B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及化学研究范畴分析回答。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5、.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答案】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大量的白烟,注意烟和雾的区分;B、注意区分现象和结论;C、硫是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注意现象和结论的区分。6

6、.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答案】C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石蜡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不符合题意;B、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的硬度小,不符合题意;C、有大量白烟产生是蜡烛熄灭后的现象,不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符合题意;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

7、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回答:一是发光发热;二是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三是有水生成。7.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酒和醋的酿造B.酒精燃烧C.农家肥料的腐熟D.人在长跑时呼吸【答案】B 【考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B、酒精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C、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D、人在长跑时容易缺氧,这时容易发生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

8、氧还反应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剧烈氧化。8.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B.肯定小于6毫升C.肯定等于 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答案】A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符合题意读数为18mL,实际体积等于18mL

9、;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6mL。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俯大仰小”来分析,即俯视读数使读书偏大,实际值偏小;仰视读书使读书偏小,实际值偏大。9.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伸入燃烧的木条B.测定气体的密度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闻气味【答案】A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符合题意;B、三种气体密度不同

10、,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方法,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没有气味,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需要选用燃着的木条。10.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内壁有水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成功装置漏气D.用托盘天平称取9.2g食盐,质量总是不准确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答案】A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

11、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符合题意;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成功,可能是装置漏气,符合题意;D、用托盘天平称取9.2g食盐,质量总是不准确,可能是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也可能是称量前天平没有调节平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给试管加热试管炸裂的原因分析;B、变质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不会变浑浊;C、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收集不成功的原因有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D、用托盘天平称取9.2g食盐,质量总是不准确原因可能是游码没有回

12、零或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或称量前天平没有调节平衡。11.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水 氢气+氧气B.镁+氧气 氧化镁C.水+二氧化碳碳酸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答案】B 【考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是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B、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化合反应,又是与氧气的反应故又是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C、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此选项错误;D、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利用概念解决此题12.小强同学在用氯酸钾制取

13、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快速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了C.高锰酸钾起了催化作用D.催化剂还是二氧化锰【答案】C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快速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要增加,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符合题意;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

14、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高锰酸钾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分解;B、由于高锰酸钾分解也可以产生氧气,故产生氧气的质量也会增加;C、高锰酸钾不具有催化作用,分解生成份二氧化锰才具有催化作用;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1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用金刚石加工成钻石,是因为它常温下具有“很稳定且光泽性好,璀璨夺目”的性质。请记住: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物质性质用途A酒精可燃性做燃料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袋中以防腐C氧气助燃性炼钢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作电光源A.AB.BC.CD

15、.D【答案】D 【考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充入食品中以防腐,不符合题意;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电光源,性质与用途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回答;稀有气体通电后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故可以用作电光源,而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14.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

16、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C.若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答案】D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17、。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解析】【解答】A、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不符合题意;B、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D、因相同质量的氯酸

18、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较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反应所需要时间的长短;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产生氧气所需时间的长短;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和性质分析可知,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根据图示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产生氧气质量的多少。二、填空题15.有下列物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食盐水;一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氮。请用数字编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 (2)属于有害气体的是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 (4)能支持燃

19、烧的气体是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 【答案】(1)(2)(3)(4)(5) 【考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答案为:;(2)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答案为:;(3)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最少是两种物质。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氖、氩等气体;食盐水中有食盐和水两种物质;澄清的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

20、答案为:;(4)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分析】小题1:根据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分析。小题2: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分析,有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小题3: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含有不同种物质的即为混合物;小题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想回答;小题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回答;16.选择下列仪器,填写仪器的名称。收集气体_;量取液体_;间接加热时应垫_;做硫粉燃烧实验用_;能直接加热的是_;能间接加热的仪器_。 【答案】集气瓶;量筒和胶头滴管;石棉网;燃烧匙;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烧瓶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

21、解析】【解答】收集气体通常使用集气瓶;量取液体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间接加热时应垫石棉网;做硫粉燃烧实验用燃烧匙;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分析回答。三、简答题17.按要求填空: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的一端系火材梗的作用_,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_; (2)硫的颜色是_,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答案】(1)引燃铁丝;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至集气瓶底使其炸裂(2)淡黄色;吸收二氧化硫;化合反应(3

2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在铁丝一端系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至集气瓶底使其炸裂;(2)硫的颜色是淡黄色,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分析】小题1:火柴梗的作用是加热铁丝,从而引燃铁丝;铁丝燃烧时熔化物的温度很高,加水的目的

23、是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至集气瓶底使其炸裂;(2)硫的颜色是淡黄色,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小题2:固体硫磺的颜色是淡黄色,由于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故可以用水吸收;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小题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即可,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判断反应类型。18.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下列信息: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

24、前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氨气(NH3)、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等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不能生存下去原因是_。 (2)假设你能时空穿越,收集一瓶原始大气的具体方法是_,比较你所收集的原始大气与目前空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方法_。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25、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原始大气中的甲烷是现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它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上述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质是_,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答案】(1)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到原始大气环境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向装有等量原始大气和呼出

26、气体的两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比较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越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3)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7、。【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

28、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解析】【解答】(1)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他们不能生存下去原因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

29、收集一瓶原始大气的具体方法是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到原始大气环境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比较收集的原始大气与目前空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方法是:向装有等量原始大气和呼出气体的两只集气瓶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比较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越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3)上述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分析】小题1:根据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小题2:用排水法可以收集森林 中的原始空气;用澄清石灰水,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份高低;小题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即能表现出来 性质

30、则为物理性质,如: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化学性质,如可溶性;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四、推断题19.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B_、C_、D_ 【答案】氧气;红磷;硫;四氧化三铁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A是氧气;B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

31、大量白烟,则B为红磷;C能在A(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C是硫;某银白色金属在A(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则D是四氧化三铁。【分析】根据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推断A为氧气,再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推断B、C、D的名称。五、实验题20.某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_;_ (2)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为:_(填序号)加热试管组装仪器停止加热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收集气体装药品并固定试管检查装置气密性 (3)若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

32、文字表达式为_,且试管口还应_,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若选用E装置收集,开始收集氧气的最适宜时刻是_。若用F装置代替E,气体从_端通入;若将F装置中的水换作空气,收集氧气时气体从_端通入。 (4)如果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宜选用的装置_(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相比于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的优点是 _;若将B装置中的换为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 (6)实验室常用的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其溶液是呈碱性,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收集装置是_。 【答案】(1)长颈漏斗;锥形瓶(2)(

33、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塞一团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导管处的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a;b(4)AC;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至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5)环保、节能、操作简便;能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6)AD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锥形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为:;(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若选用

34、E装置收集,开始收集氧气的最适宜时刻是导管处的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代替E,气体从a端通入;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将F装置中的水换作空气,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4)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答案为:用的发生装置为A,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宜选用的装置是C;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至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相比于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的优点是环保、节能;若将B装置中的换为分液漏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6)实验室常用

35、的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分析】小题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回答;小题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大致分为“插壮定点收离熄”七步;小题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小题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个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方法;注意区分氧气的检验方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六、科学探究题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下图所示)学习后,思考能否用其它可燃物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36、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能用哪些可燃物代替红磷?(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镁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可以用铁丝代替乙同学:可以用木炭代替丙同学:可以用镁条代替(探究与反思) (1)丁同学根据自己所学化学知识,直接否定了甲同学的想法,请你说出他的理由:_。 (2)乙同学利用木炭代替红磷做了这一实验,但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值远小于实际值,若他实验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知道原因以后,乙查阅了上述资料,在不改变可燃物木炭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了调整,准确测出了氧气含量,他的操作是_。 (3)丙同学用镁条作可

37、燃物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72%(实验操作无误),丁同学认为氮气一定参与了反应,请说出丁同学的依据_,通过查阅上述资料证实了他的说法,请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4)老师提出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类似,可以用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a.白磷燃烧的现象:_b.如图装置中利用了粗铜丝的_性,此装置相比于教材中实验装置最大的优点是_c.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组装好如图所示装置,使两侧玻璃管中液面相平,然后将右侧玻璃管抬高,下列现象能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A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仍相平B.两侧玻璃管中右侧液面高C.两

38、侧玻璃管中左侧液面高D.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仍小于实际值,其原因可能有(两点): _ _ (5)通过上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要满足:_ 【答案】(1)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2)木碳燃烧要生成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内气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测得值偏低;将装置内的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3)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1%,只有氮气被消耗装置内气体才会消耗72%;镁+氮气 氮化镁(4)产生大量白烟,发光,并放出大量热;导热性;避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B;白磷的量不足;没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5)在空气中能燃烧,燃烧只能消耗氧气,且不能产生气体 【考点】测

39、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丁同学直接否定了甲同学的想法理由: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2)乙同学利用木炭代替红磷做了这一实验,但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值远小于实际值的原因是木炭燃烧要生成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内气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测得值偏低;乙在不改变可燃物木炭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了调整,准确测出了氧气含量,他的操作是将装置内的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3)丁同学认为氮气一定参与了反应,依据是: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1%,只有氮气被消耗装置内气体才会消耗72%;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氮气 氮化镁;(4)a.白磷燃烧的现象

40、:产生大量白烟,发光,并放出大量热;b.右图装置中利用了粗铜丝的导热性,此装置相比于教材中实验装置最大的优点是:避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c.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两侧玻璃管中右侧液面高,故答案为:b;D.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仍小于实际值,其原因可能有(两点):白磷的量不足;没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5)通过上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要满足:在空气中能燃烧,燃烧只能消耗氧气,且不能产生气体。【分析】小题1: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小题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集气瓶能压强改变不大,故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选用一种物质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吸收后,即能得到正确结论;小题3: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只有氮气被消耗才能使氮气的体积分数变小,实际上氮气能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氮气氮化镁;小题4:a:白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主要区分烟和雾;b:该实验对铜丝加热,利用铜丝的导热性引燃白磷;该实验避免了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减少了空气污染;c:在密闭容器内抬高右侧玻璃管,则压强不会改变,则玻璃管中右侧液面高;气密性良好,而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全部消耗,也有可能过早读数。小题5:可燃物的选择一是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二是不能生成气体;三是不能消耗气体气体。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