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第一册第三单元编者的话:这道试题是由知名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三年级奥数题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1. 量物体的重量可用吨作单位. ( )2. 1厘米等于10分米. ( )3. 2个10分米是1米. ( )4. 1头牛约重200克.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1. 北京天津相距约 A.120米 B.120千米 C.120分米2. 粉笔长约 A.75毫米 B.75分米 C.75米3. 一杯水约重 A.250克 B.250千克 C.250吨4. 小明体重约是: A.30克 B.30
2、千克 C.30吨三、 填空题(1-8每题 2分, 9-16每题 3分, 共 40分)1. ( )厘米=10毫米 50毫米=( )厘米2. ( )米=1000毫米 7000毫米=( )米3. ( )千米=1000米 9000米=( )千米4. ( )分米=100毫米 7000毫米=( )分米5. ( )米=100厘米 600厘米=( )米6. ( )米=10分米 20分米=( )米7. ( )吨=1000千克 10000千克=( )吨8. ( )分米=10厘米 40厘米=( )分米9. 25毫米+35毫米=( )毫米=( )厘米10. 29厘米-19厘米=( )厘米=( )分米11. 在里填上&
3、lt;,>或=.4吨4040千克12. 在里填上<、>或=.4时 240分13. 1米-4分米=( )分米14. 在里填上<,>或=.7100克7千克15. 1吨+400千克=( )千克16. 在里填上<、>或=.5米1500毫米四、 口算题( 10分 )(1)20+7×8= (2)5×8×4= (3)240÷8÷5=(4)350-250÷5= (5)360÷9+60= (6)80×4-200=(7)350÷5-70= (8)(85-4
4、5)÷8= (9)96÷(4+4)=(10)240÷(3×2)=五、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0分 )1. 多少吨的4倍是120吨?2. 300分米是5分米的多少倍?六、 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16分 )1. 北京到天津大约120千米,一辆运输车来回运货两趟,共行了多少千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
5、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 在4千米长的水渠一边,每隔8米种一棵柳树,一共要分多少段?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