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线段【目标预设】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问:如果把这些线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板书:弯的 直的。说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样的直直的线。2.出示毛线图,问:这根毛线是什么形状?你能把它变成直的吗?
2、二:认识线段1. 线段的概念你是怎样把这根弯的线变成直的?请学生演示说明:只要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一拉,毛线就变直了。你知道吗?当你把这根毛线变直,它就走进了数学的世界,变成了我们的新朋友: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课题)演示:那么我们是怎样把一根毛线变成线段的呢?小朋友请看:我们只要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谁能指出老师手中的线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电脑演示:从老师的左手到右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说说你的线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出示一根竖着的毛线问: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再拉紧另一端问:这样呢?那么这根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斜着摆放问:这样可以看成线段
3、吗?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出示长毛线,问这么长的线,你能把它变成线段吗?学生演示,指一指,说一说,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老师一个人也可以,先取部分,问这样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再一头拴在门锁上,另一头用手拉紧,让学生说一说。说明:看来不管毛线怎样摆放,只要: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2. 画线段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吗?电脑出示:问和你有什么不同吗?哪里不同?说明:这两个小竖线在线段上叫做端点,表示这条线段是从这里开始到那里结束。把你的线段画完整,再画几条不一样的线段。问:你是怎样画线段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介绍画线段的方法,说明三种方法都可以。3线段的特征 你觉
4、得线段有什么特征呢? 板书:直直的 两个端点三闯关游戏1.判断是否是线段,说明原因2.写出由几条线段围成,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生活中的线段1.看来小朋友们对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线段的存在,比如说我们刚才发现的直直的线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能找到这些线段的两个端点吗?你能在身边找到线段吗?它的端点在哪里?3. 我们不仅能找到线段,还能自己创造线段,你看:把正方形纸对折这条折痕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问:你能折一折,折出比这条线段更长的折痕吗?更短呢?4. 说明:看来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线段是有长有短的,这也是线段的一个特征。五智力连线1.两点连线2三点连线。强调每两点。3.四
5、点连线。重点教学按点的顺序连。4.五点连线,发现规律。六思考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七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教后反思】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基于这一理念,教学设计先是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线分成弯的和直的两类,表明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再通过化曲为直,观察将毛线拉直这一过程来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变式初步完善建立线段的模型。然后通过画线段强调端点的作用,发现线段的特征,再通过两个练习强化概念的形成。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对本节课的预设,也较好地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能做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线段的存在,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了,只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的不自制行为还是要予以关注,寻找解决的方法。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