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329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 (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学案)学习指导(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内容是:能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对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迷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进行讨论,以求深入理解实践的含义和作用。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案例分析学习法。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实践是认

2、识的基础”这一内容,建议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寻找案例,分成小组讨论案例、得出结论,再看看案例是否能够与结论相互印证。最后要将分析要点总结归纳,写成小论文,在班内分组汇报。 2(学案)组织实践活动。建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以加深并检验自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在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时,应注意:第一,必须是一种实践活动,要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不能是纯主观的认识活动;第二,学生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探索性的活动,在62活动中要提高对某事或某物的认识水平,不应该是简单的体力活动,如扫马路、擦玻璃等;第三,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正确导向作用;第四,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针对学生特点,

3、有可操作性。实践活动方案确定后,组织学生实施,实施后再总结收获和体会。二、(学案)知识点拨 (一) (学案)实践及其特点 1(学案)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要准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所有的实践都是人的活动,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的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要把人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要通过人的活动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2(学案)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可以从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来理解:

4、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在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改造自然界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社会可以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二是指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学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其中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推动

5、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指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63 A修身养性 B经济体制改革 C蜜蜂筑巢 D监督改造刑事犯罪分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概念的理解。A项是纯主观的认识活动,没有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因此它只能是认识活动,不是实践;C项是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不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也不是实践;B、D都是改造人们社会关系的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因而是实践活动。本题正确选项为B、D。 (二) (学案)实践

6、是认识的基础 1(学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人的认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科学研究,都是围绕实践的需要进行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过程中发生的。人们在变革改造客观事物时,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反映到人脑中才形成了认识。因此,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学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第二,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延长了人类的

7、认识器官,发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教材第44页引用了一段恩格斯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就是从第一个方面阐述实践对认识发展的动力作用的。 3(学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几千年来,对什么是真理的标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才真正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 第一,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所反映的规律是普遍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

8、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效果来检验。 第二,当主观、客观没有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时候,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便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4(学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如

9、果有了正确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这样的认识就毫无意义。教材第46页介绍64了一个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博士到草原养牛的故事。博士回国后去尼勒克草原养牛,把所学的养牛技术传给牧民,帮助牧民实现共同富裕,才真正达到了认识的目的。 例题: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香港、澳门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力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思想的正确性。这说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D证实了的东西是正确的,没有证实的东西是不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检验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说的

10、是实践的特点,C项是从认识来源的角度阐述,虽然二者都不错误,但是与材料不相符合,属于干扰性选项;D表述不完整,不人选。正确答案为A。三、(学案)学习自评 (一) (学案)单项选择题 1(学案)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 ) 1D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D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2(学案)下列属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是( ) 2A A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D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

11、 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 jk 2 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粮食播种面积结束了多年下降的局面。据此,回答35题: 3(学案)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各地政府实行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等宏观3C调控手段,才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局面。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说明中央的宏观农业政策是正确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12、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学案)在农村呈现出良好局面后,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又凸显出来: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问题尚未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成为制约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央在2005年1月又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解决农业生产深层次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说明( ) 4A 65 A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 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D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 5(学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出台了7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制

13、定、调整、完善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这个活动属于( ) 5B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共同进行 (二) (学案)非选择题 2004年,我国率先在世界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期临床实验。根据已经完成的临床观察结果,36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国际上首个 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我国科研人员为什么要研究SARS病毒灭活疫苗?(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因为非典型肺炎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国科研人员要研究SARS病毒灭活

14、疫苗。(2)为什么“36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才能证明疫苗是安全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任何专家、权威的认识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只有受试者未出现异常反应,才能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四、(学案)能力拓展 2004年12月26 ,海啸席卷了泰国南部,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因为提前逃到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一劫难。这些村民通常被称作“摩根海流浪者”,他们知道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传说。65岁的村长萨尔贸卡萨雷说:“长辈们告诉我们,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很快,那么它再次出现时的数量会和消失时一样多。”当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现象发生后,南部海岸的许多泰国人只是忙于捡

15、拾那些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而听过老人传说的“摩根海流浪者”则向山顶出发,躲过了劫难。66能否认为“摩根海流浪者”关于海啸的认识来源于古老的传说?“摩根海流浪者”关于海啸的认识虽然是听长辈们说的,但并不能认为这种认识就是来源于古老的传说。因为古老的传说是古人从实践中得来并流传至今的。“摩根海流浪者”关于海啸的认识虽然不是来源于今人的亲身实践,但却是来源于古人的实践。所以它的唯一来源还是实践。五、(学案)相关信息 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3月19日晚10点1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对伊拉克宣战。战争的理由是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时隔两年后,美国一个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说,美情报机构在伊拉克战争前有关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判断几乎“全错了”,美国对其多数最危险对手对美构成的威胁“了解很少,令人不安”。报告说,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美情报界在伊拉克战争前有关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评估“全错了”,这是一次重大的情报失误。报告称,伊拉克战争前向布什提供的每日情报简报有缺陷,通过引人注目的标题和不断重复可疑的资料,夸大了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判断。 这个事例证明: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而美国所犯的错误,正在于它所作出的判断缺乏实践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