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D)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解析:材料体现了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但题干要求回答背景,故A项错误;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是内容,不是背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秦统一后,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秦裂都会而为之郡
2、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发生的背景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故D项正确。2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这表明战国时期(B)A大夫均用诸侯葬仪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风气注重厚葬 D等级差异逐渐缩小解析:“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
3、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B)A重在限制丞相权力 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依据 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解析:嬴政虽然限制了相权,但“皇帝”作为尊号不是限制丞相权力,限制相权的应该是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皇”和“帝”二字为皇帝,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统治者寻求的统治依据为君权神授,非“皇帝”这一尊号,故C项错误;保证皇位世袭的是皇帝制度,非“皇帝”这一名号,故D项错误。4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D)A中央集权
4、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解析:材料中为避皇帝嬴政的讳,而改“政月”为“正月”,主要体现的是皇帝的独尊和权力的至上,故选D。5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B)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官员主要是向皇帝就百官的罪行情况进行汇报,这是御史大夫的职责,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选B项。A项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项负责军事;D项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
5、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C)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解析:据题干材料“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知,“太尉”设与不设服务于皇权需要,C项正确。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D)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
6、,君权至上解析: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故选D项。8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D)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解析:“公天下”至“家天下”是由原始传说时期进入国家的转型,故A项错误;封建转向帝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专制转型,故B项错误;封建转向帝制,是由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型,故C项错误;封建转向帝制,是分封制下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向以一定才能选拔和考核的
7、官僚政治的转变,故D项正确。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A)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10“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C)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郡县制优于
8、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解析:分封制仅历经商周时期,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说明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郡县制的危害要小于分封制,故C项正确。11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C)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解析:秦政府“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但最后集权于皇帝,本质上是皇帝的专制独裁,故C项正确。12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
9、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解析:“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具有明显的反专制倾向,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不能体现反中央集权的思想,故B项错误;“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未涉及到君相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反映了其对君主专制的反对,但没有指出其具体的弊病,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
10、23分,第14题29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1)依据材料一中示意图,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9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4分)答案:(1)地
11、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由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2)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的缺陷在于实行君主专制。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度为历朝所沿用。解析:第(1)问,注意观察图示箭头的方向,不难得出在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再集中到皇帝手中。第(2)问,第一小问只要对材料二进行认真解读,找出二人对郡县制的不同认识,然后总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郡县制对政治稳定、国家统一以及为历朝所沿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
12、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
13、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11分)(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答案:(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子弟之制”指分封制,其“特征”可以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回答。第(2)问,“原因”可以还原成“诸侯争霸”的原因,“破解”可结合秦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回答。第(3)问,“本质特征”可以根据“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等信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