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23.50KB ,
资源ID:193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_新人教)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时练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_新人教)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课时练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训练知能提升 限时式检测 梯级式提升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群落的概念、研究的问题及空间结构1,2,6(中)2.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实例3,8,9(中),103.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特点4,7(中),11(中)4.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55.综合考查12(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13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叙述中错误的是(D)A.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参数,可实现人口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协调发展B.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

2、在着负反馈调节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用样方法,不用标志重捕法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2.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解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是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其地下层主要有一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及某些昆虫等;草底层主要有另外一些昆虫及爬行类、啮齿类动物等;草本层(即草本植物或灌木枝条的上部)主要

3、有另一些不同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如某些鸟)。因为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必然会导致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3.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生死,共患难”,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分开后双方不能独立生活或至少一方生活不好;寄生的生物从寄主那里获得营养,所以是异养的,寄主则既可以是异养的也可以是自养的;竞争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的,同种生物

4、个体间对生活资源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不能叫做竞争。4.(2014湖南望城联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解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中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生物种类,种间关系不断调整;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小灌木或灌木丛。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B)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

5、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土壤中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6.(2014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A.在-2003 800 m范围

6、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7.(2013四川乐山调研)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顺序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7、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完全相同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在演替过程中,可获得的营养物质在增加,而可获得的光在减少,A正确。

8、由演替过程可知,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又由可获得的光在减少可推测后来替代物种耐阴的能力也较强,C正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因此演替的过程、速率不同,D错误。8.(2014江苏涟水金城检测)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组别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粉苞苣的干重1单独种植M2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隔开0.68 M3种植在不同花盆中枝叶混合0.47 M4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混合0.31 M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D)A.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重要资源B.两种植物对阳光

9、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C.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D.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等知识。1、2、3、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间存在竞争;2、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光照,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光照对粉苞苣干重的影响值为0.68 M-0.31 M=0.37 M;3、4组对比说明车轴草与粉苞苣竞争营养物质和水分,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影响值为0.47 M-0.31 M=0.16 M,说明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两种

10、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会影响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竞争。9.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

11、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10.(2013河南三市调研)(15分)如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在410天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16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 。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结构。(3)图

12、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始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最后达到稳定,但没有单独培养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2)由图2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两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实

13、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出现象发生。答案:(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共存垂直(3)出生率和死亡率11.(15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分析下表可知:群落类型树

14、种数量平均胸径(cm)平均高(m):撂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撂荒25年的次生林8110.48.4:撂荒50年的次生林9611.89.2: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5 ;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解析: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第(2)小题关键是要理解表格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物

15、种数量逐渐增多,林木不断生长。物种数量在前50年内增长速度快,在50150年内增长速度慢。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在取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随机取样。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会发生竞争。答案:(1)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水平结构(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的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3)样方随机取样争夺资源和空间12.(15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

16、问题。生物种类草蕨类灌木松树落叶树地点A(山腰)3种7种15种0种20种地点B(山腰)5种5种4种2种5种地点C(山腰)9种8种2种0种0种非生物因素风速距地1.5 m的光强土壤湿度/%土壤中有机质/%土壤深度/cm土壤氨量(mgkg-1)地点A(山腰)低低486.53009.4地点B(山腰)高中353.81004.5地点C(山腰)高高152.51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

17、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2)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3)在地点A处植物

18、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4)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稳态(3)A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教师备用】1.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

19、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C)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甲类群中

20、有7个物种,乙类群中有9个物种,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两类群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相比较,物种4的种群密度甲小于乙,物种7的种群密度乙小于甲,因此正确答案为C。2.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前者一般适用于的群落。(3)对

21、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中。(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6)通过对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绘制曲线如图。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物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

22、)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同。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3)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

23、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4)调查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记录两种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动物数量。(6)图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植被4最少,说明其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答案:(1)C(2)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酒精试管(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土壤类别动物数量动物物种花园土壤菜地土壤(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期,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6)植被4-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