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三教材第1517页的内容。1.巩固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口算卡、课件、配套光盘。用竖式计算。1.基础练习。(1)出示练习三第1题,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口述验算过程。(2)出示练习三第2题。一部儿童电视剧共要播放288分,每天从17:00播放至17:32,多少天可以播放完?分析:电视剧每天播放的
2、时间为17:0017:32,共32分。电视剧总长为288分,所以将整部电视剧播放完要用28832=9(天),在计算28832时,引导学生试商,可以把32看作30,用9试商。(3)出示练习三第3题,指名让学生依次板演三位阿姨每天编织中国结的数量。 (4)出示练习三第4题,让学生用竖式在本子上计算出来,并且要求写出验算过程。然后指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中是如何试商的。以9933和9938为例。比较两个式子,可以发现被除数都是99,除数分别为33和38。在试商时,可以把33看作30,把38看作40,试商就变得简单易行了。以下三组式子也是相同的情况,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算理,遇到非整十整
3、百数的除法,学生试商时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5)出示练习三第5题,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笔算除法时,能够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就能防止把商写错位置。提问: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2)如: (6)出示练习三第6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每填一个空格,就是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和结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悉有关术语,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式,还能使学生感知每种数量关系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得另一个未知量,从而加深对每组数量中三个量之间关系的认识。(7)出示练习三第7题,分步解决问题,首先计算剩下的花共有多少盆:160-28=132(盆);再计算这些花要平均分给22个班,每班分得几盆:13222=6(盆)。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问题,然后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养成勤于练习的习惯。2.总结规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和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应该是几位数。2.先说一说把除
5、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3.一个暖瓶18元,李老师拿了100元,可以买几个暖瓶?还剩多少元?4.李大夫用368元买了一些口服液,一盒口服液46元。李大夫一共买了几盒口服液?1. 88888887777777111111111111112. 9(98)(87)(76)(65)(54)(43)3课堂作业新设计1. 一位一位一位两位两位两位一位一位2.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略。1210188123211121651247133413283. 10018=5(个)10(元)4. 36846=8(盒)思维训练1.原式=(88888881111111)(77777771111111)=87=562.原式
6、=99887766554433=1教材习题练习三1.说说略2.从17:00到17:32经历了32分钟。28832=9(天)3.赵阿姨:18921=9(个)刘阿姨:33033=10(个)马阿姨:22432=7(个)刘阿姨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最多,马阿姨每天编织的最少。4.32235756184295611155. 说说略92625518146.(1)15414=11(吨)(2)182436发现: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所用的天数也越多。7. 160-28=132(盆)13222=6(盆)8. 574154929.(1)可以算出每个班分到图书多少本。90063=50(本)(2)可以算出每人植树多少棵。14
7、4412=3(棵)10. 15032=25(天)11. 21636=12(盒)12. 92473=44(只)13. 30053=20(个)14.第一组:44085=11(个)第二组:45059=10(个)15.验算略16. 20205517. 915618. 10832=18(棵)19.(1)30122=720(幅)(2)720212=30(幅)20.正方形蛋糕:3643=3(元)圆形蛋糕:5052=5(元)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8、。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三角形蛋糕:4834=4(元)所以圆形蛋糕最贵,正方形蛋糕最便宜。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
9、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10、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思考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0023=200(米)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