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3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8华中师大附中)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D)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9696100A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未涉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数据,不能说明中
2、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故A项错误;农业税收比重虽然降低,但数额上升,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故B项错误;工商杂税数额和比重上升也不能说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故C项错误;农业税收比重降低,工商杂税数额和比重上升,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故D项正确。故选D。2(2018天水一中)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C)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88200018650057111895171696715143293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A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3、B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C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解析材料反映晚清时期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较大增长,其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答案为C项;A项不属于原因,排除;B项是表现,排除;D项是带来的影响,排除。3(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D)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近代
4、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C项错误,因为本题只列举了汉阳铁厂一例子,不能以偏概全,而D项符合题意。4(2018天水一中)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D)A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D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解析依据题中“办厂
5、资金利率高达8%”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为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可以推导出金融行业影响了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从材料“19世纪末”“1912年”的时间点可以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作用和民族工业走向复苏,故B、C两项错误。5(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1915年7月南洋公司在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立案,请农商部通咨各省以保护其所拥有的“飞艇”“飞马”“双喜”等十多种商标的产品。农商部对南洋公司所制各品牌均予立案,并承诺商标条例颁布后照章核准,这就使南洋公司的商标得到了法律保护。这说明(B)A实业救国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B政府政策支
6、持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C北洋政府的统治有利于中国实现工业化D商标法保护使南洋公司取得市场垄断地位解析从材料“农商部对南洋公司所制各品牌均予立案,并承诺商标条例颁布后照章核准,这就使南洋公司的商标得到了法律保护。”可以看出政府政策的支持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实业救国的理想难以实现;C项说法错误,北洋政府的统治未能实现中国实现工业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南洋公司取得市场垄断地位的结论,D项排除。6(2018安康)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内,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
7、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9上升到70%,资本额增长数量近三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清末“新政”的有力推动 B民间设厂受到政策支持C洋务运动的破产带来契机 D列强对中国投资的剧增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9上升到70%”以及时间信息“从1895年到1900年”可知,由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从而出现上述现象,故答案为B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2018豫
8、西名校联考)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对张振勋的意图理解正确的是(D)A动员清政府搜刮民脂以充实国库B倡导扩大民用工业规模以筹集资金C鼓励清政府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D建议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扩大财源解析从材料中的“惟赖于商”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故D项正确;A、C与题意不符;B选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必须兴办民用工业。8(2018
9、沧州)史料记载,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到25%。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4亿元增至1931年的388亿元。关税收入的增加(C)A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B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信息,南京国民政府不断提高外国货物进口中国的关税,这减少了外国货物对中国商品的冲击,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选C项;A、B、D三项明显错误。9(2018黄山)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
10、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C)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洋务运动的破产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影响解析据材料信息,“传统外变”指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这种转化的“内在根源”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项正确;B项不是根源,排除;A、D两项是外在因素,排除。10(2018湖北高中协作体)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C)清户部银库库存新收银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年份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1851年)84409628508529
11、95699107379581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丰三年54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A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B政府投资开办工厂C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由图表数据变化可知,这三年库存银数、新收银数都在减少;支出银数先增加,后减少;而实存银数也在减少。而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出来,中国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库银数量的变化是国内农民起义所造成的,所以答案选C,排除A项;政府投资开办工厂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材料也不能体现出小农经济的解体,排除D项。11(2018三明
12、)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D)年份进口净值出口净值出()入()超18644621048654244418686328261826145618868747977207102721888124783924013238218901270938714439949189213510110258432517A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解析表格显示中国在1864年之后,对外贸易逐渐从顺差转变为逆差,说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是市场,
13、故D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信息,故A项错误;政府税收增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与题干信息不符。12(2018福建六校联考)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总共颁布了40余项经济法规,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涉及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经济管理等领域。这些经济法规的颁布 (A)A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C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解析民国时期的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主要是从近代化的角度出发,有利于中国当时近代化的开展,故A项正确;B项是19世纪末已经
14、出现;C项中扭转说法绝对;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法律体系尚未健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天水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
15、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变化: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影响: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
16、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2)发展: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以及明淸时期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表现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等信息归纳得出。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根据归纳得出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从当时的
17、社会状况来说明。(2)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分析得出。其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方面来说明。14(2018豫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
18、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镑、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
19、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地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
20、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
21、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2)原因: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经济侵略。评价:积极:法币政策实施之初,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消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1)原因:从材料来看,民间海外贸易兴起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政府开放“海禁”并设立相应部门促进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另外外部因素有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外国人的白银掠夺都与此相关,并且促进其发展。作用:从材料中可以明确得出,首先是对中国货币的影响,其次是对中国商业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影响,最后放眼世界对世界的影响。(2)原因:从材料中“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镑、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可以得出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可以得出防范日本经济侵略。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去评价这一改革,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两面性,要充分肯定它的积极一面,也要对其不足加以之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