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西门豹教学目标情意目标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2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3 学习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教学准备西门豹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研读探究,自读自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学习“摸清底细”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
2、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三、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3、?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a.了解原因。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c.了解受害者。d.了解漳河的情况。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4.引导学生探究。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部分 2. 2、复述课文一、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1.带着
4、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
5、、兴修水利。二、观察课件,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2.练习,训练思维。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邪恶的方法,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的,他们的鬼把戏()。三、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读课文,讲一步领悟“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四、复述课文1、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如:a.摸清底细问明原因问首恶者是谁问受害者是谁问漳河情况b.破除迷信一扔巫婆二扔官绅头子三教训官绅四教育百姓c.兴修水利2.同桌互相复述,教师巡视辅导。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30西门豹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给河伯取媳妇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