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都五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李称秀 备课组长签字: 学科中心主任审核: 使用人: 小组: 学生评价: 小组评价:课题:再塑生命的人(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等词语,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欣赏、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知识链接】: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美国女作家、教
2、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19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后来通过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
3、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 第一课时一、 准备活动(一)初读课文、批注感知。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
4、”、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银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搓捻:( ) 繁衍:( ) 迁徙:( ) 遐想:( ) 觅食:( ) 激荡:( ) 小憩:( ) 惭愧:( ) 譬如:( ) 遨游 :( ) 浸满:( ) 迁徙:( ) 疲倦不堪:( ) 小心翼翼:( ) 恍然大悟:( ) 美不胜收:( )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2、解释词语: 感慨
5、: 企盼:繁衍: 迁徙: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期期艾艾:小心翼翼: 第二课时一、感悟内容1、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举例说明。 2、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3、 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4、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不求甚解: 油然而生: 恍然大悟:混为一谈:3、 用心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再塑生命的人”在文中指的是谁?她“再塑”了谁的生命?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步骤:先独立思考和作答,后小组讨论,统一看法)1、 梳理文章脉络,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阅读文章,然后简要概括
6、。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7、,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二、品味语言1、“回想此前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试着概括“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2、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3、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4、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
8、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你从本文的学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
9、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1887年3月3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教会她写字、手语。在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下,海伦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内心充满了对老师
10、的感激。文中记叙的就是引领海伦凯勒走向光明,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