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63.50KB ,
资源ID:19226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2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1古今异义(1)师鲁十二兄书记。古义:_今义:_(2)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古义:_今义:_(3)师鲁又云非忘亲。古义:_今义:_(4)感激不避诛死。古义:_今义:_2一词多义(1)而(2)以(3)然3词类活用(1)始谋陆赴夷陵:_(2)非以为奇事而诧人:_(3)史册所以书之者:_4文言句式(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_(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_(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_(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_5翻译下列句子(1)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译文:_(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译文:_(3)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

2、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译文:_一、结构图解与尹师鲁第一书二、中心主旨本文是欧阳修答复尹洙询问的,作者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为意,表达出旷达的胸襟。在贬所不效仿前人作穷愁文字,而是勤官慎职,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文中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与关怀,更是给一同被贬的朋友送去了最好的鼓励和支持。1欧阳修谈自己被贬后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_2文章是怎样表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的?答:_答案精析1(1)古义: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2)古义:书信。今义:书籍。(3)古义:古人认为,子女犯罪,令父母蒙羞,是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是不孝。今义:

3、忘记亲人。(4)古义:感动发愤。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2(1)表转折表顺承表因果表修饰(2)相当于“而”,连词可以把,介词(3)然而不过是这样(对)3(1)名词作状语,从陆路。(2)使动用法,使诧异。(3)名词作动词,写,记载。4(1)被动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4)被动句。5(1)那天晚上,等到收到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我,怪我没有如约前来,我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我被谎话欺骗了。(2)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3)这些事本来是不必说的,不过你信中认为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怀疑,需要了解我对于这次贬官

4、的态度,所以略微说说。重点突破1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不后悔自己的作为;决心直面人生,勇对逆境。2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在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深情厚谊。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