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与整合思想方法的常见应用 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方法.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会出现这样情形,由于被研究的问题包含了多种情况,不能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进行解决,这就要求在条件所给出的总区域内,正确划分若干个子区域,然后分别在每个子区域内把问题解决,这里集中体现的是由大化小,由整体化为部分,由一般化为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分”与“合”既是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分”必有“合”.当分类解决问题之后,还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种先“分”后“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分类讨论的
2、基本原则是:不重不漏,科学合理.高考数学将分类与整合思想的考查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明确何种问题需要分类,如何分类,分类后如何研究,最后如何整合.考查的主要题型是含有字母参数的数学问题.分类讨论的渊源很多,下面以引发分类讨论的不同渊源进行分类解析.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的倾斜角等.例1 函数在上有最大值,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分析:此函数的类型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 当时,是一次函数且单调递增;当时, 是二次函数,单调性与的取值有关,需要继续分类.用配方法或导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解: (1)当时,在上为
3、单调增函数,最大值为,满足题意.(2)当时,函数,其对称轴为.当时,在上为单调增函数,最大值为,满足题意;当时,当即时,在上为单调增函数,最大值为,满足题意.综上所述:当时,函数在上有最大值.点评:在该题的分类讨论中,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确定函数类型,即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第二层是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即开口向上还是向下.由于每一类中的都符合题意,所以整合时,把每一类型中的范围取并集,得到最终答案.变式练习1. 已知等比数列中,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5项,第3项,第2项,且,公比;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2.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中真数与底数
4、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等.例2 设函数,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值为.分析:对于任意的都有恒成立求参数的范围问题,可将参数分离出来.在分离时,需要对等于零, 为正, 为负分别进行.分离出之后,通过求导研究不等式右边关于的函数,判断其单调性并求出其最值.解:若,则不论取何值,0显然成立,所以;当 即时,0可化为:,设,则, 所以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因此,从而4;当x0 即时,0可化为,,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因此,从而4,综上所述得4.点评:本题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需要将参数分离出来,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在分离参数时,需要在不等式的两边
5、同乘以式子.根据不等式的运算性质,需要明确所乘式子的符号,所以要对是否为零及其符号进行分类讨论.由于是对自变量展开讨论,所以在整合时,要把的三个范围取交集.变式练习2. 已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则a等于A BC或 D不同于A、B、C答案3. 由函数的性质及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例3.已知数列、()若是等比数列,试求数列的前n项和;()当是等比数列时,甲同学说:一定是等比数列;乙同学说:一定不是等比数列,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 在()中,欲求数列的前n项和,需要研究该数列的性质.由发现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但求和时要注意前项和公式的选择即对公比进行讨论. 在()中
6、,需要由的性质进一步研究的性质,对其是否为等比数列作出判断.解:(I)因为是等比数列, 所以.又即是以a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II)甲、乙两个同学的说法都不正确,理由如下: 设的公比为,则又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是以a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即为: .当时,是等比数列;当时,不是等比数列. 注:该问亦可以用举特例的办法进行判断.点评:该题两问的解答中都对公比进行了讨论.第一问中,讨论的渊源是公比不同,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形式不同.第二问中讨论的原因是, 的公比取值不同, 的性质不同.变式练习3: 解关于的不等4. 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例4 设为椭圆的两个焦点,
7、P是椭圆上的一点. 已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 ,求 的值. 分析:本题考查圆锥曲线的性质.因为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顶点,且,则直角顶点有两种可能性:点或点,故有两解.解: 由已知得 , .若为直角,则,解得,所以=.若为直角,则|F1F2|2=|PF1|2+|PF2|2,得,故 .点评:该题由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即直角的位置不确定,引发了两方面的讨论,解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变式练习4. 设一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5. 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者由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例5 设是
8、的一个极值点,求与的关系式(用表示)并求的单调区间.分析:该题是一个非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考虑用导数解决,所以先对求导,再得与的关系式.求得导函数的零点时,注意两个零点的大小对单调区间的影响.解: ,由得 , .令得 .由于是的极值点,故,即. 当时,故为的单调增区间; 为的单调减区间. 当时,故为的单调增区间; 为的单调减区间.点评:在综合问题中对参数分类讨论的考查,是分类讨论思想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参数的分类,要注意遵循分类讨论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不重不漏. 变式练习5.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 , 则的值为A3 B或3 C D或6. 其它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的问题.譬如排列组合问题、实际
9、应用问题等例6 某车间有10名工人,其中4人仅会车工,3人仅会钳工,另外 三人车工钳工都会,现需选出6人完成一件工作,需要车工、钳工各3人,问有 种选派方案? 解析:如果先考虑钳工,因有6人会钳工,故有种选法,但此时不清楚选出的钳工中有几个是车钳工都会的,因此也不清楚余下的七人中有多少人会车工,因此在选车工时,就无法确定是从7人中选,还是从六人、五人或四人中选.同样,如果先考虑车工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需对全能工人被选的人数进行分类:(1)选出的6人中不含全能工人,共有种不同选法;(2)选出的6人中含有一名全能工人共有种不同选法;(3)选出的6人中含2名全能工人共有种不同选法;(4)选出的6
10、人中含有3名全能工人共有种不同选法.所以共有+=种选派方案.点评:分类讨论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在进行分类时,要注意选择最恰当的标准,使得所分的类尽量少.一般选择数量较少的那一种元素进行分类.变式练习6. 在一块并排10垄的田地中,选择2垄分别种植A、B两种作物,每种作物种一垄,为有利于作物生长,要求A、B两种作物的间隔不小于6垄,则不同的选垄方法共有种变式练习答案及解析:1. 解:依题意得又.2. C. 解析:研究函数的最值需考察函数的单调性,而题中对数函数的增减性与底数a的取值有关,故应对进行分类讨论.当时, 在2,上是增函数,最大值是,最小值是,据题意, ,即,当时,
11、在2,上是减函数,最大值是,最小值是,故,即,. 由知,答案为C.3.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1)时,1,即(,1.(2)时,不等式即为,时, 不等式化为, 当,即时,不等式解为 当,此时不存在时,不等式化为, 当,即时,不等式解为. 当,即0时,;当20时,;当2时,; 2时,|14. 解析: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不能确定其焦点位置,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求解(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时,双曲线的方程可改为,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 (2)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时,与(1)同理得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此时 综上(1)(2)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5.B. 解析:题设不能确定与中哪个较大,故应将与的大小分类讨论.据题意,当时, 又,.当时,,.由知或.故选.6. 12. 解析:分类讨论:(1)先考虑作物A种植在第一垄时,作物B有3种种植方法;(2)再考虑作物A种植在第二垄时,作物B有2种种植方法;(3)又当作物A种植在第三垄时,作物B有1种种植方法.而作物B种植的情况与作物A相同,故满足条件的不同选垄方法共有(3+2+1)212种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