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农民及“农民的儿子” 被当作形容词的“农民”似乎变成了一个筐,人的一切吝啬、狭隘、封闭、保守、自私、邋遢等弱点都可以一股脑儿扔进去。“农民”的这种用法,反映了城市人的自恃优越。这种优越感的形成源于喊了千百年也未能消除且在一定范围还在扩大的城乡差别。 “农民”的另一种用法是做名词用,但往往与“儿子”搭配,此时的“农民”已变成一个包含了诸如奉献、勤勉、无私、认真等优点的褒义词,而且多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口中。起先,每当听到领导同志“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样的表白,我就产生如下几点联想:一、这个人来自社会底层,没有后台,全靠个人奋斗;二、这个人一定具有农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
2、之类的美德;三、这个人没有忘本,一定体察民情、勤政廉洁。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囚犯,声泪俱下地也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此人原来是某市的市长,在位期间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生活腐化,情人就有五六个。我不禁很有些忿然,他怎么也配称是“农民的儿子”?在你的地盘,“副科提正科,要花一万多;正科提副县,要花七八万”,你“屁股坐着一座楼,抽根烟都值四两油,吃的四脚爬,搂着十七八”,这是你那个当农民的爹教你的?自此以后,再听到哪位领导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便不再产生任何美好的联想了。根正未必苗红,“农民”纵然是一张金箔纸,也包不住这种“儿子”的人生败絮。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便“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出身或许可以影响什么,但不能决定什么。因为出身而轻视自己是自卑,借助出身往脸上贴金是不自信。农民的儿子可以是农民,也可以是其他,全靠自己把握。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