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动组合卷(十)基础常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40分钟满分38分一、基础常练(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孪生(ln) 执拗(ni) 亘古未变(n) 悲天悯人(mn)B鏖战(o) 内疚(ji) 情不自禁(jn) 针砭时弊(bin)C谙熟(n) 背负(bi) 鸢飞鱼跃(y) 孑然一身(ji)D恤衫(x) 摈弃(bn) 暴戾恣睢(su) 绰绰有余(chu)解析:选DA项,“孪”应读lun;B项,“疚”应读ji; C项,“鸢”应读y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 发祥地 别出新裁 大海里捞针B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C幅员
2、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D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解析:选CA项,新心;B项,为维;D项,雀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玛雅人的末日猜想与甚嚣尘上的末日阴谋论不同,它是古人对世界的未来的一种猜想,我们的世界有朝一日或许将面临毁灭危机。B在过去的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宝宝的故事让我们感动,2012年伊始,“最美初中生”郭肖岐舍己救人的行为感人至深,荡气回肠。C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想不孚众望,做到实至名归,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路线图,具有可操作性。D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欧美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战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
3、作尚未完成,因而欲擒故纵。解析:选A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C项,不孚众望:指不合于众人的期望。此处与“不负众望”混淆了。D项,欲擒故纵:指为了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用于此处不合语境。4下面文字多处有语病 ,请选择五处加以修改。(5分)(1)2011年11月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书法国展”)将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2)这是书法国展首次在长三角乃至在上海举办。(3)这次展览呈现出中国书法事业大发展大
4、繁荣。(4)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作者踊跃参与本届书法国展,(5)年龄在18岁至45岁的共计10 574人,约占参展人数的一半左右,(6)获奖作者年轻化较为突出,(7)这次展览为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贡献了一场盛大、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序号修改答案:(1)删除“将”;(2)“长三角”和“上海”位置调换;(3)“大繁荣”后面加“的局面”;(5)删除“约”或“左右”;(6)“年轻化”后加“现象”;(7)“贡献”改为“奉献”。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1)乌鸟私情,_。(李密陈情表)(2)假舟楫者,_,而绝江河。(荀子劝学)(3)久在樊笼里_。陶渊明归园
5、田居(其一)(4)今年欢笑复明年,_。(白居易琵琶行)(5)谢公宿处今尚在,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语录)(8)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答案:(1)愿乞终养(2)非能水也(3)复得返自然(4)秋月春风等闲度(5)渌水荡漾清猿啼(6)将军白发征夫泪(7)知之为知之(8)不求闻达于诸侯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谈 传 世雷达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
6、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
7、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
8、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
9、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
10、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选自2012年3月2日作家文摘,有删节)6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B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解析:选DA项,古典名著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要求。B项,“都是”过于绝对,应该是“大多”。 C项, 古典名著不是单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是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饱含细节,并富有文化底蕴。
11、7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解析:选DD项,以偏赅全,原文为“现在的某些小说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
12、源的充分吸收。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解析:选CC项,原文语境中提到这种推动并没有说明是良性还是恶性,只是说讲故事没错,但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
13、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的桃花源。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是理想的桃源圣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
14、的山川形势,所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也非常有幸,穷则可独善其身,达亦可兼善天下,出世入世两方便。楠溪江的山水有福,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正是这
15、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才使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也不是自守封闭的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他们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楠溪江两岸布置得诗意浓郁。泉涌如涓的水调,吟出山水绕桑榆的村韵,小桥观冷月碧落洒青石的夜晚,还有日落黄昏不如归去之牧笛奏出的幽幽乡情,这些是他们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构造出的山水人文精神的画卷,而这才是士人的精神靠山。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以
16、“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千古俪句,名满天下。不知是永嘉名胜感发了他,还是他的文采美饰了永嘉,总之,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相映发,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诗性审美所在。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9下列不属于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原因的一项是()A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而这份潜藏在生命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B老庄哲学为士人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C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从而成为士人
17、寻找的桃花源。D山水远离朝廷,隐逸者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解析:选CC项是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具体表现。且“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的是山水,选项张冠李戴为“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了。10下列关于永嘉山水适合隐居的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浙江永嘉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而楠溪江的山水不俗山高水长,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桃源圣地。B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可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很适于士人隐居。C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为
18、依托。楠溪江一带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耕读山水间的诗意生活方式。D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出世入世两方便。解析:选C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一江入海”、“连山通海”,可见并非“一面临海”;B项,表述绝对,原文只说“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而非“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D项,表述绝对(范围缩小),原文说的是“至少在南宋以前”,而非“在南宋以前”。11下列关于“楠溪江的山水有福”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楠溪江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
19、关照的士人安居。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使得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而是士大夫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B士大夫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楠溪江两岸被他们布置得诗意浓郁,构造出山水人文精神的动人画卷。C六朝时期,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D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曾高度赞美过永嘉山水。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解析:选DA项,“使得”原因列举不全面,还有“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另外还有以偏赅全,“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叙述主体是“士大夫精神”;B项,整合有误,“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是此句前所说的吟诗作赋的人文活动,而非“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等活动;C项,范围缩小,原文是“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且不合题意、张冠李戴,此项说的不单纯是“山水之福”,还有“文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