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13215-16苏教版(无)“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
2、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按要求写字词句 26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根据汉字的不同意思组词。(3分)
3、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漫:随意随便的意思( ) 到处都是的意思(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6分)顶礼( )拜 艰苦( )绝 唱念( )
4、打 颠( )流离字正( )圆 慷( )激昂 ( )山越岭 妙语连( )其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是 、 (填序号)。3补写名句。(4分)(1)好曲不厌百回唱, 。(2) ,山寺桃花始盛开。(3) ,阳朔山水甲桂林。(4)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 。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蜜蜂酿出了许多蜂蜜。句中加点的两个词意思不同。 ( )(2) 吹,林涛吼,峡谷震荡。句中括号可填北风、朔风、金风。 ( )(3)他的脸色不对头,恐怕是生病了。加点词读dutu。( )(4)炒股 曝光 多媒体 白色污染都是新词儿。 ( )二、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爱国情怀:剑外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
5、北);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郑军官兵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成功主持修筑了 ;被誉为 的钱学森在赴美留学期间时刻不忘 2人间真情: 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最后的姿势是 ;哈尔威船长在客轮即将沉没时 、 ,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3 读书得法: 、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学与问一课教育我们从小要养成 的习惯。 三 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节选)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d d)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 在恶劣的环境中, 终将会成
6、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我也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zhu zhe)羊皮短裤,腰间( )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 )一个筐子,( )一支鸟枪,头顶( )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1用 画出 字正确的读音。(1分)2将下列汉字选填在文中的( )内。(2分)挂 别 撑 背3在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4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你一定明白鲁滨逊身上的每件东西都是为克服困难准备的。请从中选取一种东西,并写出其作用。(3分) 5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中这本书是指 ,书中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我把这本书再传给儿子的的用意是 ,我可能会在扉页写上 。(4分)四、写作(24分)做出惊天动地之举的是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多少人的心,请以“感动”或“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书写工整,句子通顺,感情真挚。第 3 页